颗粒列表

共 12603 条 16 / 841
22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进当铺学徒的三年没有工资,衣服鞋袜自理,但吃用等和其他人一样。只有到年终结算以后,掌柜的可以送给每个学徒少数的钱作为添添衣物鞋袜之用。学徒期满以后才给定工资,以后再根据工作能力、职务轻重逐渐增加。大伙计的工资也因年限不同、工作不...
22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凡逾期不赎的都是“死号”。这些“死号”都从架子里抽出来,这叫“搭当”,把这些物件、衣类都集中在一块,然后招集估衣店的商人来估价。在估价以前,经理们可以从这些“死号”中任选几件自己心爱的衣物或其他物品,其他人没这份权利。估衣商出的...
22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当铺号称“官家买卖”。但泰安当铺的资本却是私人的。据说清朝时期当铺开始是由“官家”开办的,当铺的经理叫“朝奉”,是皇家赐给他们的称号。他这个官职虽然不入品,但他可以戴铜顶的秋帽,穿四开气的罩子。也属于“官家人物”,可以和县太爷平...
229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铭新池澡塘的过去情况包括铭新池的主要创办人、股东和股金以及筹建经过、铭新池的建筑设计特点和布局设备情况铭新池在建筑设计中,既考虑美观大方的要求,又从经济实用出发。整个浴池建筑,搭配合理,色彩调和,全部建筑面积二千七百三十四平...
230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铭新池的主要创办人、大股东、经理张斌亭,原籍黄县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到了张斌亭这一代,家景已经破落。因此,十六岁的张斌亭,便从黄县到青岛谋生。他先在源泰号布店当伙友。一年后,由他的胞兄张子诚,介绍进了亨利饭店。之后,当英美烟草公...
231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铭新池在建筑设计中,既考虑美观大方的要求,又从经济实用出发。整个浴池建筑,搭配合理,色彩调和,全部建筑面积二千七百三十四平方米,占地四点一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铭新池为三层楼房,系砖、石、木、水泥结构。铭新池是一个形似“回”字...
232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铭新池开业后,最多人数达一百七十人。经理张斌亭,副经理丁子明、程清云。经理直接领导账房和营业室。账房设出纳四人,会计(先生)二人。营业室下设上柜、下柜、茶柜,三柜约有一百四十余人。其隶属关系如图:。各个部分均以工作需要安排人员,...
233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铭新池建成,具有“大、洋、全、清”等许多特点,开业后,对济南浴池影响很大。当时济南市有三十四家浴业,铭新池开业后,不少浴池营业萧条,收入减少。离铭新池较近也是全市较大的东西楼,以及第一池、华清池等,在竞争中失利,不久便倒闭停业。...
234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山东吕剧史话情况包括吕剧的胚胎——“琴书”、吕剧的萌芽——“驴戏”、吕剧的兴起与发展。
235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吕剧成为一种完整的剧种,自立于剧坛,是由民间说唱艺术——琴书,演进而成。因此,吕剧与琴书的关系,如同胎儿与孕母。要谈吕剧,必须从琴书说起。琴书,俗称扬琴。琴书的曲牌,大多是由明、清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俚曲俗调汇集一起。琴书最初流行于...
23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吕剧起源于山东省广饶县谭家村。由于“琴书”的演唱形式已经初步具备了戏曲艺术的特点,加上受到其他戏曲的影响,约在一九一五年左右,山东省广饶县谭家村的“琴书”艺人时殿元、崔兴化等,在农村欢度春节时,演唱“琴书”节目《王小赶脚》。这种...
23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黑暗的时代过去了。济南解放后,作为民间艺术的上装扬琴,终于得到了新生的机会。解放前因戏班解散而流落各地的艺人李同庆等,这时相继回到济南。留在济南的艺人于廷臣等,也都放下了洋车或其他小生意,大家又组织起班子,重新在新市场演唱了。由...
23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吕剧,作为山东的主要地方剧种,它除用山东语音演唱以外,无论演出内容或是表现手法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但是由于吕剧形成期晚,自己的保留剧目不多,不能满足观众需要,因此,也采取借鉴和移植的办法,求助于其他兄弟剧种。这说明,吕剧...
239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五音戏的起源与演变“五音戏”的历史起源,众说各异,不甚统一。在缺少史料记载的情况下,根据艺人们的追忆,认为在十八世纪中叶清代乾隆时期发展起来的。其衍变过程,大体经过了“秧歌腔”、“周姑子”(即“五人班”)、“杂社”、“五音戏”等...
240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秧歌,是山东农村群众经常采用的一种娱乐演唱形式。它的动作简单,易演易学。演唱中不需要复杂的化妆,有无伴奏,有无道具,均可在大小场合或流动演唱。因而在群众中有很深的基础。相传“五音戏”的发源地——章丘、历城一带,乡间的劳动人民,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