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463 条 42 / 165
61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介绍了1984年至2008年海曙区法院人员从52人增加到89人的情况,以及对党员和干警的思想教育措施。
61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介绍了海曙区司法行政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机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帮教安置、法律服务、律师和公证以及社区矫正等。
61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到2007年海曙区司法机构发展的情况。并记录了海曙区司法机构的发展历程和职责范围。
61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详细介绍了海曙区在不同时期开展普法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62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海曙区的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历史发展、组织架构、工作范围和调解工作的具体案例。文章概述了调解组织在海曙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调解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
62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海曙区帮教安置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机构,强调了多部门合作和先进单位的表彰。
62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海曙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设置和服务范围,强调了为民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努力和成果。
62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海曙区律师和公证服务的发展情况,强调了这些服务对于保障公民的法律权益和提供法律咨询的重要性。
62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海曙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成立过程和发展情况,包括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意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等。
62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境历来为宁波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是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重要门户和兵要之地。东晋隆安三年(399),刘牢之在境内筑筱竹土垒抗击孙恩义军,西门外筱墙巷故迹犹存。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官兵曾在西门外高桥镇大败金...
62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地区区境所处三江口,历代为东南沿海军事重镇。唐长庆元年(821),刺史韩察筑明州子城,组成城、郭、池一体防御工事。宋有厢军。元设元帅府。明建明州卫指挥使。清设分巡海道、宁波城守营。民国时建有浙东警备司令部、宁波防守司令部等。中...
62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地区古代驻军情况,汉代,郡设都尉执掌军队。阳朔元年(前24),会稽东部都尉自章安(今临海)移驻鄞县,旋迁句章,是为宁波驻有较高军事机构之始。后复迁章安。东晋隆安五年(401)春,刘牢之抗击孙恩农民军,在三江口附近筑筱墙营垒屯兵...
62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朝时期宁波地区的近代驻军情况。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部队进入宁波,驱逐清兵。1862年,清政府在宁波建立了中外混合洋枪队以巩固城防,并委任勒伯勒东署浙江总兵驻鄆。同治八年,宁波驻军包括宁波城守营和浙江提督标营。1884...
62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海曙地区的驻军情况。1911年,宁波光复后成立军政分府,驻守新军和巡防营,并归浙江军政府指挥。随后,驻宁波的军队经历了多次编制和指挥部更迭,包括浙军、北洋军和皖系军队等。1937年,宁波成为国民党...
63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宁波海曙地区的军事单位和部队情况。宁波军分区成立于1949年,前身是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后来改为宁波军分区,经过多次整编和精简,负责指挥和管理宁波市及周边地区的部队。此外,宁波还设有武警宁波市支队和武警宁波市消防支队,负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