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蒙古包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夏第一州 巴音郭楞》
唯一号:
320036020210000067
实物名称:
蒙古包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063.pdf
类型:
其他
分类号:
K281.2
主题词:
居住建筑-蒙古包-新疆
实物简介
蒙古人的帐篷叫“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十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的禁忌很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挑火或将刀插入火中,不得用刀从锅中扎取肉食;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也巴音布不许洗妇女的脏衣服或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后,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应止步;牧民家有重病患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到牧民家还是到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家做客,出入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摸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到牧民家做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入蒙古包;另外,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将它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等等。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男子冬季戴羊皮帽。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脚穿长筒皮靴。各地婚仪不一,共同点是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体现了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
知识出处
《华夏第一州 巴音郭楞》
出版者: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介绍了巴州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包括巴州美景、巴州名胜古迹、巴州文化等四个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