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汉族服饰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唯一号: 320034020210000239
专题名称: 奇台县汉族服饰习俗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58/001
起始页: 061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奇台汉族人服装比较简朴。旧时,因交通不便,丝、毛织物价格昂贵,衣料差异明显,官宦和仕绅多着丝、绸、毛、麻织物,一般人家多以南疆土产棉布做衣服和被褥。“城里人”、“乡里人”穿戴打扮截然不同,农村汉族男子热天头裹蓝布“阳巾”,脚穿自制纳帮底鞋或用熟牛马皮制成的简易鞋,冬季则多穿白板老羊皮袄,脚着“毛练子裹脚皮窝子”,内衬麦草;城镇士商以长衫、呢帽(或缎壳小帽)为礼服,冬季脚穿毡鞋,站柜台的商人还多穿特厚底子的毡鞋,俗名“大加工毡鞋”。妇女多穿大襟小袄,襟侧绣花,出门多穿长旗袍,未婚少女向后梳1条小辫,喜穿绣花鞋;结婚后,辫子盘在脑后为髻,因此旧时结婚亦称“戴头”。民国20年(1931)后,苏联各色棉布(俗称洋布)逐渐成为城乡人民的衣料,衣服款式趋向多样化,制服、西装、学生装开始流行。妇女留剪发头在官方干预和文化人的带领下,迅速推广。 新中国建立后,汉族服装从衣料到式样迅速变化。50年代时兴条绒,60年代时兴华达呢,70年代时兴“的确良”,80年代时兴毛呢、皮革。款式和流行色已与全国大城市相类似,内地有的,奇台也有,城乡服装已无大差别。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奇台县志》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奇台县志》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载奇台县社会和自然的历史与现状,重点反映新中国建立后奇台县的发展变化情况。除概述、大事记、建置和个别章、节追溯至事物发端外,上限一般起自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奇台建县时,下限一律断于1985年。1986~1992年奇台县的发展概况记入志末的《附录》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奇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