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羊育种站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唯一号: 320031020210000416
机构名称: 细毛羊育种站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25/001
起始页: 0656.pdf
地址: 新疆
起始时间: 1962年

机构描述

1962年,农二师于种羊场(今二十三团)成立毛肉兼用羊育种委员会,下设育种科研站,科研工作由时孔民主持实施。 育种站成立前的1955年,农四团育种队即用高加索细毛羊与土种羊进行杂交改良,至1985年,农二师的绵羊育种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1955~1966年为杂交改良阶段。这时期主要任务是通过杂交将粗毛羊改良成同质细毛羊,增加同质细毛羊的头数,并通过对杂种羊技术测定,为选种配种、横交固定工作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羊毛单产由2.17公斤迅速提高到3.97公斤。 1966~1974年,为横交固定阶段。育种站在继续搞好同质细毛羊的繁育、提高基础上,选择理想的个体进行横交固定,并对其后代定向培育。主攻方向是以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横交羊的羊毛品质和生产性能。通过以上努力,细毛羊的个体毛产量提高到4.73公斤。 1974~1985年,为引用澳血杂交阶段。1974年,育种站为提高羊毛品质及产量,将50头母羊送巩乃斯种羊场,用澳美种公羊配种。1976年,引进澳美高代杂种公羊进行全面配种。通过持续11年的努力,改良羊的单产提高到6.42公斤,净毛率42.04%,折合单产净毛2.69公斤,羊毛长度增长到9.09厘米。1985年,全师已有各类澳美杂交羊8000多只。 1988年,育种站培育的美利奴新疆军垦细毛羊通过自治区、兵团验收组鉴定。军垦细毛羊12个月毛长9厘米以上,细度60~64支,成年母羊特一级比率达51.36%。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农二师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这部志书记述了农二师从战斗到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兴衰变迁、革故鼎新的发展轨迹,总结了4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突出了兵团特点和地域特色,实事求是,翔实具体地反映农二师及其前身渤海军区教导旅、二纵独六旅、步兵第六师从战斗到入疆屯戍、转业生产以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的历史和现状。《农二师志》上限自1949年起,下限至199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