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手扶拖拉机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唯一号: 320031020210000379
机构名称: 巴州手扶拖拉机厂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078/001
起始页: 0031.pdf
地址: 焉耆县四十里城
前置机构: 农二师焉耆拖拉机大修厂
起始时间: 1950年8月

机构描述

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六师将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挽马团修械所并入六师后勤部铁木工排,成立步兵六师后勤部铁木工厂,厂址设在焉耆县四十里城子,占地面积15亩,有职工64人。1955年10月,铁木工厂与农二师焉耆拖拉机大修厂合并,定名为农二师焉耆拖拉机大修厂。1966年,有职工533人,固定资产原值155.35万元,年大修拖拉机68台,工业产值(现行价)102.6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64元,利润10.16万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企业陷入混乱。1969年3月,农二师焉耆拖拉机大修厂更名为农二师第一拖拉机修配厂。1975年5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农二师并入巴州,农二师第一拖拉机修配厂移交给巴州农机局,更名为巴州手扶拖拉机厂,归属巴州农机局管辖,县级建制。同年,国家一机部和自治区机械局确定巴州手扶拖拉机厂为定点生产厂家,并投资216万元,进行技术改造。1976年试产5台手扶式拖拉机。从1979年开始,巴州手扶拖拉机厂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1982年,巴州手扶拖拉机厂巩固发展适销对路的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内部试行浮动工资加奖励,当年完成工业产值476.09万无,在政策性亏损40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34.93万元,摘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1984年12月,手扶拖拉机厂推行定额管理经济责任制,生产出金鹿牌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金鹿牌7Y—15型农用运输车等优质产品,完成产值456.08万元,实现利润41.46万元。1986年,在产品滞销、生产落入低谷的情况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亏损不补,盈利分成,不平不调”的内部经营承包和分级分权管理办法,推行以利润考核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划小核算单位(以车间为单位),全厂向社会多方位开拓市场,经过努力,在上级预计要亏损50万~100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42万元,上交利税11.8万元。1987年,手扶拖拉机厂实行集体承包经营,当年实现工业产值636.44万元(现行价),利润9.19万元。1989年,完成工业产值968.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41.4万元,有流动资金113.56万元,实现利润14.2万元,完成税收22.2万元,有职工人数688人。 1990年,巴州手扶拖拉机厂完成工业总产值958.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950.1万元,有流动资金126万元,实现利润15.1万元,完成税收25.4万元,有职工680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