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煤矿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唯一号: 320031020210000249
机构名称: 巴里坤县煤矿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051/001
起始页: 0244.pdf
地址: 县城西北98公里处

机构描述

县煤矿:位于县城西北98公里处,1985年全矿有职工453人,生产原煤14.1万吨、焦炭3.6万吨,产值428.62万元。 民国32年(1943),在现煤矿处办了一个镇西县裕新炭矿公司,民国34年(1945)停办。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底,县政府建设科帮助杨宝山、任士元等7户私营煤窑恢复生产。1950年,私营煤炭业发展到8户,从业167人,年产原煤315吨。1953年,县人民政府收买了私营煤窑,通过整顿后成立地方国营煤矿。1962年,煤矿因生产过剩,一度压缩产量,原煤由上年的4.8万吨削减为1.9万吨。1977年,原煤产量才恢复到1961年的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煤矿首先实行超产奖励办法,在利润中提取8%的奖金发给矿工。通过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抓企业整顿,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对老井进行技术改造,添置机械设备,使原煤产量由1978年的6.7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4.1万吨,提前实现了原煤产量翻番的计划。1985年,煤矿有竖井2对,还有一口正在建设的混合斜井,有2个采煤队、1个炼焦队和机电车间,有轮式拖拉机2台、载重汽车4辆、专供工人上下班之用的大型客车1辆和小客车1辆,有柴油机发电机组三套(总动力405千瓦),有采煤提升、运输、通风等各种主要机械设备182台。

知识出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1993

《巴里坤县志》实事求是地记载了从古至今巴里坤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风土人情的变革、发展,客观地反映了巴里坤的全貌和地方特色,如实地记述了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为今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料,对认识县情、探求规律、正确决策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各族人民愤发图强、艰苦奋斗、振兴巴里坤草原,将有极大的启迪。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