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映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米泉县志》
唯一号: 320030020210001345
人物姓名: 牛映森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62/001
起始页: 0615.pdf
出生年: 1912年
卒年: 1976年
籍贯: 山西兴县蔡家崖

传略

中农家庭出身。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无比仇恨,一次,阎锡山部队到他家乡抢粮,抓丁,他气不过,跺脚直骂,险些被人抓了去。 1938年初,他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分在执法队工作,后进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被分到中共兴县二区区委会当干事。1940年,日寇对晋绥抗日根据地边区进行大“扫荡”。牛映森参加反“扫荡”,工作突出,两次受到上级的嘉奖。 1943年10月,贺龙指挥晋绥军区部队在兴县大小善畔、圪瘩坡一带设伏歼灭日寇第85大队官兵800余名。在这次伏击战中,牛映森率领民兵抢救伤员40多名,生俘日寇3人,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5年7月,他进中央西北局党校学习。次年10月,调西北局土改工作队,在兴县二区进行土改试办。其间,毛泽东、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晋绥解放区视察土改工作,还到蔡家崖作调查研究,纠正了土改中违犯政策的错误,牛映森的父亲也由原定破落地主改划为中农,使牛映森深受教益。1948年初,调兴县二区任区委书记,秋季任县委宣传部长。11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任六军新兵营教导员。1949年7月,调六军后勤部任民运股长,9月,随部队进疆。 1950年1月,牛映森担任筹粮工作队副队长,到托克逊县农村筹借粮食。2月,转业到乾德县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4月到职。 牛映森初到乾德县,分工到古牧地区筹建人民政权。当时,土匪、散兵、反动会道门头子横行乡里,社会很不安定。他牢记毛泽东主席关于“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的教导,深入农民家庭,访贫问答,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在中共乾德县委的领导下,农民群众被迅速发动起来,一代少数民族干部也成长起来,建立了村、乡、区人民政权,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这些人后来当了区长、县长、州长的少数民族干部,回想起自己成长的历史,都念念不忘李嘉玉(县委书记)和牛映森对他们的教导。 1950年和1951年,乾德县被定为新疆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的试点县。当时,中共新疆分局对这两项工作都未作具体安排,对乾德县委只有“先行一步,取得经验”的指示。牛映森牢记毛泽东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的教导,汲取晋绥解放区土改的经验教训,在县委书记李嘉玉的领导下,制订了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方案,用近两年的时间,完成全县的土地改革工作,为全疆开展土地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间,牛映森还于1952年到奇台县一区五乡进行土改试点,为该县土改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1953年春,乾德县土改结束。3月,牛映森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11月,李嘉玉调离乾德县,牛映森接任县委书记。 牛映森担任县委书记后,注意带领县委一班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群众,领导全县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他常教育干部说:一是政策,一是群众,这是我们领导的两件法宝。他经常骑马下农村,一天要走几个乡。他下乡专拣小路走,为的是看庄稼的长势,和地里干活的农民交谈。长山子区吴家渠村种稻能手吴永信,是他的“知心朋友”。在他的帮助下吴永信改革水稻栽培技术,成为全疆水稻高产的典型。他还帮助吴永信办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其生产和办社经验加以总结并在全县推广,使得米泉县农牧业生产逐年增长,互助合作循序渐进,全县城乡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1961年是米泉县人民生产最为困难的年份。牛映森派工作组下乡安排人民生活,派商贸、卫生战线上的职工下乡服务,叮嘱大家“关心群众生活。”他每到一地,就查看公共食堂、敬老院、托儿所。他自己和农民一样在公共食堂里吃饭,吃“瓜菜代”,吃玉米皮做的人造“淀粉”。他牙齿不好,又有胃病,得上了浮肿病。就这样,他想到的还是别人,见到政协副主席顾正清阿訇吃苜蓿汤泡馍时,他立即叫粮食局给县政协拨去黄豆,并嘱咐政协办公室把宗教人士的生活安排好。 1962年1月,牛映森去北京出席七千人大会,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讲话;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所作的自我批评,使他深受感动。他痛定思痛,决心走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县委在1959年就有了小汽车,但牛映森却一直骑马下乡。他带着炒面袋,一个队一个队地作调查。晚上,有时就睡在生产队的马厩里,一边向饲养员了解情况,一边烧水调面充饥。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牛映森提出两条重要决策,得到县委常委的支持。一是放弃“北大荒”,全县当年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26.5万亩压缩到18.4万亩;二是在生产队里建立作业班,实行小包工,狠抓水稻田间管理。 为了消灭稻田杂草,他带领全县三分之二的机关干部下乡蹲点,和农民群众同劳动。一次,他见社员嫌水冷不愿下田,就自己先跳进水田,直到和社员把那片地里的杂草拔完,埂上堆的杂草走不过人去,才忍着胃痛回县。在稻田拔草的日日夜夜里,牛映森常常是泥一身,水一身。由于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牛映森病倒了,在州委书记的“命令”下才住了医院。为了给牛映森保养身体,儿子找商业局领导批了2斤白沙糖,他批评儿子“搞特殊”;儿子在街上挤着买了2斤肉,他教育儿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想到群众”。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1963年米泉县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被列为自治区11个高产县之一。 丰收了,农民们为了表达对县委书记的感激心情,有给他送肉的,有给他送鸡蛋的,都被他谢绝或照价付款。一天,他到蒋家湾检查生产,大队干部想到困难时期牛书记在他们公共食堂吃过野菜,很感过意不去,就特意为他准备了抓饭、还准备了牛奶。他领会队干部的心情,就喝了一些牛奶,抓饭一口也没吃,说是“肚子痛”。队干部以为他不爱吃大米,晚餐就准备了油饼,牛映森又没吃,只吃了些面条。队干部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同行的县委干部给他们讲了牛书记从不陪客吃饭,用了公家一匣火柴都要归还的故事,他们这才明白:牛书记是坚决反对干部在生活上搞特殊的。 1964年4月,县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他代表县委作工作报告,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会上,他再次被选为县委书记。1965年,米泉县被树为西北地区农业战线上的40面红旗之一。之后,《新疆日报》长篇报道了牛映森的事迹,赞扬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随着乌鲁木齐城市用水的增加,米泉县农业用水日渐减少。1964年初,牛映森提出在农村进行机井灌溉的设想,得到县委一班人的赞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县人委等部门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县委领导人的牛映森,这时仍一门心思地钻在打井事业上。11月,经他一再争取,米泉县被自治区计划工作会议确立为全疆3个电力排灌重点建设区之一。12月,牛映森被当作“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走资派”遭游街、批斗。1967年1月,米泉县委、县人委被夺权。牛映森在“靠边站”的日子里,只要没接到“造反派”的批斗“勒令”,就到打井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到生产队鼓励农民安心生产,多打粮食。春节,他照往年一样,带上子女,拉上雪橇,把积攒一年的肥料送到生产队,给农民兄弟拜年。 1968年12月30日,米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牛映森担任副主任职务,主管农业生产。牛映森复职后,找他解决问题的人蜂拥而至。社会上又传出“牛映森穿新鞋,走老路”的话来。牛映森干得别扭,可他仍在为党、为人民埋头工作着。堵水,他滚得满身泥浆;打场,他常常夜宿麦场;打井要钱,他三番五次找老领导、老关系批条子。1970年初,县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牛映森当选为副书记。次年,当选为中共昌吉州党委委员。 1972年初,雪薄天寒,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熬煎,牛映森又病重住院。他躺在病床上,担心的却是冬麦会不会被冻死。有位农民去看他,他嘱咐那位农民挖来几株麦苗让他瞧瞧。此后,牛映森又多次住院,每当病情好转,又挣扎着出院工作。 1976年3月18日,牛映森因患糖尿病去世。米泉人民怀念他,怀念这位将毕生精力和心血无私奉献给人民的好干部。他的事迹深深留在了米泉人民心中。

知识出处

米泉县志

《米泉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本志实事求是、客观地记述米泉县各个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间,上限不限,适当追溯各项事业起始的历史渊源,下限至1985年,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米泉县自然和社会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