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生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唯一号: 320030020210001289
人物姓名: 昌生祥
人物异名: 又名:瑞麟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25/001
起始页: 0777.pdf
出生年: 1913年
卒年: 1972年
籍贯: 新疆巴里坤

传略

昌生祥(1913~1972)又名瑞麟,新疆巴里坤人。6岁,父母双亡,由姑母抚养,13岁,他在县城小学读书,18岁考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师范学校,次年入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边防军混成旅见习官。见习期满任十二连副连长,于股匪出没的木垒、沙湾一带设防。他长于用兵,加之年轻气盛,剽悍勇猛,股匪闻风丧胆。任营长后,几次战斗即赢得了“昌营虎”的声誉。1936年,升任迪化步兵二团团副,旋入盛世才的军官高级班学习。 在军官学习班里,昌生祥加入了反帝会,接触了不少民主进步人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督办公署处任股长期间,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并倡导募捐支前的爱国活动。盛世才撕下伪装,投靠蒋介石,昌被调出督办公署,任迪化暂编三师九团三营营长。1949年,整编为一二八旅三八三团,任团长,并调驻焉耆。因不是嫡糸部队,多次受到排挤。昌生祥与焉耆专员左曙萍及任北泰等17人结为换帖兄弟,政治上相互支持,并经张家炎介绍秘密加入先锋社,追求光明道路。1949年春,他经西谋珍引荐与鲍尔汉取得联系,于9月25日策应起义。起义后,他严格约束部队,维护了和静的社会治安,并出兵库米什,拦截由鄯善、吐鲁番南窜的叛兵,平息了焉耆城内的骚乱,成为稳定焉耆和静地区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中坚力量。 1950年春,三八三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他与政委黄建华密切配合,作好部队的工作,粉碎了反动分子的叛乱活动。同年12月,他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大生产运动的初期,生祥将自己半生积蓄的100多只羊,10余匹马全部捐献给国家。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干部战士也把自己的私有牛羊和积蓄,资助团场建立牧场。1951年初,迪化南山叛匪乌拉孜拜、司蒂克等企图南窜焉耆、和静地区,他奉命率部顶风冒雪,日夜搜剿,将乌拉孜拜与司蒂克的主力,消灭于洪扎地区,在阿拉沟又擒获了另一匪首道马力,保护了焉耆地区的安全。1958年12月,昌生祥升任农二师第一管理处处长,并被选为师党委候补委员。1962年9月升任农二师副师长,补为农二师党委委员、常务委员。 昌生祥通晓维吾尔、哈萨克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当他任营长时,曾招募维吾尔族士兵,组建了一个民族连。他对民族士兵推诚相待,亲如兄弟。维吾尔族士兵亲切地称他为“达当孜”(父亲)。在和静驻防时,他与土尔扈特汗满楚克扎布朝夕过从,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当解放后的八一团在山区建立牧场时,得到牧民们的全力支援。他对山区牧民的生活、生产也很关心,经常派医疗队、电影队到山区医疗和慰问。 昌生祥生性耿直,生活朴素,组织观念强,对自己要求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更是不遗余力。任农四团团长期间,下连检查工作时,对技术操作尤为重视。他随身带一把尺子,亲自到田间丈量株距,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又及时解决基层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使党政干部的工作协调一致。“文化大革命”期间,昌生祥受尽折磨,被列为专案审查对象,并被关押,但他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那时他已年近花甲,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种菜、积肥,十分勤奋。他说:“他们(指造反派)虽然停止了我的工作,停止不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嘛!”在严重的政治迫害和精神折磨的双重打击下,生祥于1972年5月18日含冤逝世,终年59岁。1978年11月25日,巴州党委呈报自治区党委批准,推倒“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加给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昌生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农二师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这部志书记述了农二师从战斗到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兴衰变迁、革故鼎新的发展轨迹,总结了4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突出了兵团特点和地域特色,实事求是,翔实具体地反映农二师及其前身渤海军区教导旅、二纵独六旅、步兵第六师从战斗到入疆屯戍、转业生产以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的历史和现状。《农二师志》上限自1949年起,下限至1990年。

阅读

相关专题

团长
职位
处长
职位
副师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