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沈子彬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唯一号:
320030020210001193
人物姓名:
沈子彬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049/001
起始页:
0722.pdf
性别:
男
出生年:
1880年
卒年:
1965年3月5日
籍贯:
湖北省黄陂县
民族:
汉族
传略
沈子彬(1880~1965年)男,汉族,湖北省黄陂县人。1909年与堂兄沈占鳌一起来博乐投靠同宗本家沈兰琪。起初在开烧酒房的沈兰琪家中当厨师,两年后,沈兰琪见他精明能干,忠诚可靠遂请其管账。沈兰琪去世后,他购了沈老六148亩地,种苜蓿和粮食。1924年开办烧酒房,以后又与人合伙在青得里泉水沟和博格达尔(温泉县城)两处开水磨房。随着家业日益兴旺,在工商界中颇有名望。1936年当选为县商会会长。1938年12月31日,被选为民联副委员长。1941年4月22日,当选为博乐县房产委员会委员。尽管他当时在本地有些财势,但由于他恪守积德行善的信念,对有求于他的困难者,不管哪个民族,尽力相助。1938年他与阿西木·俄斯满2人自动出资修建五台至博乐长30公里,宽6.67米的公路,受到新疆省政府嘉奖。 博尔塔拉河中下游两岸农民,往返于博乐至精河的行人车马,每逢秋冬初春,涉水过河,人马有被淹没危险,沈子彬遂产生个人集资在博尔塔拉河上架桥的心愿。他节衣缩食,聚集资金,于1940年4月间动工,在五台至博乐老公路的大河口处,架设一座长16.66米,宽6.67米,载重5吨的大桥,共花大洋3000多元。6月大桥峻工后,经各机关、法团,民众首领,博乐县长检查验收,认为大桥工程坚固,桥址适当,便利交通,免去危险,有益民众,实堪嘉奖。报经新疆省政府批准,由政府向沈子彬颁发了匾额,以示奖励。1943年,沈子彬捐献200根檩子,在下博乐修建学校。虽然沈子彬呕心沥血架设的博尔塔拉河大桥仅使用了5年,于1945年2月国民党逃跑时烧毁,但修桥铺路为人民造福的历史功绩,永远铭记在各族人民心中。三区革命时,一些少数民族近邻好友暗中保护他,并劝他暂时离开博乐到迪化去躲一躲。在他离开博乐前夕,当着合伙经营者的面,把账烧毁。1945年农历正月初七,沈子彬全家老小,从博乐起程,先在玛纳斯靠卖柴度日。几个月后,到迪化与侄子沈泰寿合伙经营豆腐房和烧酒房。新疆和平解放后,于1950年返回博乐,在小营盘一大队种地。1965年3月5日沈子彬病逝,终年85岁。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