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兵装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3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兵装备
分类号: E287;E28;F426
页数: 1
页码: 525-525
摘要: 沙雅县民兵武器装备最早于1962年,其原则是对政治可靠的对象,有重点的配发。武器配发到县人武部保管,只供民兵军事训练和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
关键词: 军分区 民兵武器 人武部 武器库 装备管理

内容

沙雅县民兵武器装备最早于1962年,其原则是对政治可靠的对象,有重点的配发。武器配发到县人武部保管,只供民兵军事训练和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
  1974年2月,民兵武装基干团成立后,修建临时武器库房。1975年,自治区拨专款修建武器库房,各乡(公社),由县上拨专款修建民兵武器库房。到1986年,武器库房基本上达到两铁两锁一器一针(即铁门、铁窗,明、暗两锁,警报器,避雷针)的要求。到1985年,全县共有6乡修建了武器库。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从民兵组建到1985年一直是县人武部和乡级(公社)人武部二级保管。“文化大革命”中曾有一段时间全部集中到军分区保管。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全部收回公社保管的武器,集中在县人武部保管。同年,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对县人武部保管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压缩。
  为了使民兵武器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人武部对武器库存实行科学管理,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军分区还经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民兵武器从未发生被盗事故。
  1982年,开展民兵武器管理“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1987年,沙雅县人武部被阿克苏军分区评为“民兵武器管理先进单位”,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达到上级要求的架子化、标签化和“四无”(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的标准。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