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285
颗粒名称: 五、经济
分类号: F326;F426;S436
页数: 2
页码: 497-498
摘要: 建场初期,农场主要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在“以粮为主,粮棉结合,多种经营,相应发展畜牧业,实现粮、棉、油、副食品自给外,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农副商品产品”的经营方针下,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1987年,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粮食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变广种薄收为提高单产,少种多收。小麦是农场主要粮食作物,70年代,采取播前施厩肥、拉砂和红柳叶复盖粘性土壤冬麦,翻浆后春耙的办法。
关键词: 农场主 棉花种植面积 人工育苗 化学除草 机械直播

内容

建场初期,农场主要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在“以粮为主,粮棉结合,多种经营,相应发展畜牧业,实现粮、棉、油、副食品自给外,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农副商品产品”的经营方针下,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1987年,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粮食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变广种薄收为提高单产,少种多收。小麦是农场主要粮食作物,70年代,采取播前施厩肥、拉砂和红柳叶复盖粘性土壤冬麦,翻浆后春耙的办法。80年代起改人工除草为化学除草,采取带肥下种,以产定肥,加大播种量,制定小麦技术规范,开展小麦丰产竞赛活动,效果显著。单产达120千克。
  1966年开始种植水稻,采用人工育苗插秧,次年用机械直播与人工育苗插秧相结合,70年代,取用机动插秧和直播相结合,80年代,全部改为机械直播。从1981年开始采用化学除草和机械收割。
  玉米生产采用常规和复播方式,种植面积小,主要用于饲料。
  经济作物:农场主要种植棉花,棉籽是主要油料作物。
  60年代,棉花种植面积小,单产低。70年代,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单产仍徘徊在10千克上下。1983年,开始试种地膜棉,1986年,制定棉花技术规范,单产有大幅度提高,次年,在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扩大棉花种植面积6175亩,改常规棉花为地膜棉,采用早、密、矮丰产模式和化除、化控等先进技术。1989年,采用综合防治棉花病虫害新方法。同时改变了管理方式,自1985年起,实行职工生产承包制。1989年,在劳改中队推广改造生产双承包责任制,增产效果明显。至1992年,大田单产达56.5千克,职工承包单产达71.5千克。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