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181
颗粒名称: (一)基层组织
分类号: D297;D432;C55
页数: 2
页码: 430-431
摘要: 1950年,青年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工作队中的团员为基础,在机关建立团支部。当年发展团员41人。减租反霸、土改运动中,青年团按照“巩固、向前、发展”的方针,把组织建设重点放到农牧区的要求,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县发展团员237人。1952年6月,建立四区(现英买里)团工委,设书记1人。1953年4月,建立三区(现海楼乡)团工委,设书记1人。1954年,全县有团支部21个(其中:农牧区16个),团员294人。
关键词: 团工委 青年团 发展团员 团支部 基层团委

内容

1950年,青年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工作队中的团员为基础,在机关建立团支部。当年发展团员41人。减租反霸、土改运动中,青年团按照“巩固、向前、发展”的方针,把组织建设重点放到农牧区的要求,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县发展团员237人。1952年6月,建立四区(现英买里)团工委,设书记1人。1953年4月,建立三区(现海楼乡)团工委,设书记1人。1954年,全县有团支部21个(其中:农牧区16个),团员294人。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建立团支部49个,团员844人。1958年12月,建立古力巴格、托依堡勒迪、红旗公社团委,分别设书记1人。1964年团支部81个,团员1421人。1966年,成立镇公社团委,设书记1人。1967~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破坏,全县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同时由于团组织的瘫痪,少先队的工作也被迫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红卫兵”、“红小兵”组织。1976年后,恢复少先队组织。1976年10月,建立塔里木公社团委,设书记1人。同年,全县有基层团支部189个,团员2196人。1984年6月,成立努尔巴格公社团委,设书记1人。基层团委11个,总支8个,支部239个,团员4955人。1993年,全县有基层团委11个,总支13个,支部217个,团员4088人。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