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筑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129
颗粒名称: 二、建筑形式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一)笆子房;设木质方条地基,竖木柱框架,四壁每30~50厘米固定一木作径,以柳枝或红柳作纬编成篱笆,然后和草泥两面抹平,封顶。顶平,稍有倾斜。维吾尔叫“斯日西塔木”,50年代前较为普遍,70年代已无人再造这类房舍,90年代残留的已经不多。;(二)塞来甫塔木;用0.8~1米长,直径0.1~0.2米的圆木或方木作枕木,上架方条木如墙厚作基础,四壁每1米竖一木柱,作成框架,形如“斯日西”。木柱间砌土块,然后抹泥,封顶。该类房舍60至70年代农村较为普遍,90年代仍有少量修建。;(三)克塞克塔木;地基有两种。一种如“塞来甫”和“斯日西”,用木料为基础;另一种用红柳、梭梭柴、蒲草、混凝土预制块铺垫基础。高一般20~50厘米,厚如墙或稍宽于墙。墙壁也有两种:一种是用土坯砌;另一种是用草泥垒砌。多是下面墙厚,上面墙稍薄,然后架梁封顶。该种房舍至今仍是农村的主要房舍建筑形式。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