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101
颗粒名称: (二)供水
分类号: F426;TU991;R161
页数: 2
页码: 395-396
摘要: 60年代以前,县城居民靠涝坝水饮用。1974年,县水电局成立钻井队,在县城各机关单位家属区内钻27眼中、深井(深75~85米),配备高5米简易水塔,铺设塑料管道,沙雅镇始有自来水。因中、深井水含氟较高,矿化程度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深井水质较好,有害物低于1‰以下,故1984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采深井水供居民饮用。1985年,由自治区水文地质勘查公司钻117米、118米两眼深井;1987年,建500立方米清水池,二级加压泵房,成立水厂。
关键词: 深井水 水文地质勘查 自来水公司 自来水 管道网

内容

60年代以前,县城居民靠涝坝水饮用。1974年,县水电局成立钻井队,在县城各机关单位家属区内钻27眼中、深井(深75~85米),配备高5米简易水塔,铺设塑料管道,沙雅镇始有自来水。因中、深井水含氟较高,矿化程度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深井水质较好,有害物低于1‰以下,故1984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采深井水供居民饮用。1985年,由自治区水文地质勘查公司钻117米、118米两眼深井;1987年,建500立方米清水池,二级加压泵房,成立水厂。同期,铺设主管道3125米,形成回水管道网;1989年,架设支管道与各单位的分管道接通,正式投产使用。1990年,铺设第二期管道网,计1575米;1993年,接通工业区管道网,计1370米。至1993年,共架设管道41.6千米,用水普及率达80%,用水人口2.2万,供水高峰2000吨/日,淡季880吨/日。
  乡村人畜饮水在80年代之前全部靠涝坝及渠水。80年代之后始用井水,其比例不足30%。90年代开始“改水工程”,红旗乡、托依堡勒迪乡部分村建有自来水。1993年底塔里木乡团结村建成自来水配套的机井。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