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097
颗粒名称: 一、城镇规划
分类号: F426;D92;D631
页数: 3
页码: 389-391
摘要: 1949年前,沙雅镇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县城面积0.6平方千米。城内只有依盖尔其街、昆其买力斯巷、库车街、铁热克街4条主要街道,且弯曲狭窄,均为土路。
关键词: 自行车道 平方千米 东西走向 柏油路 柏油路面

内容

1949年前,沙雅镇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县城面积0.6平方千米。城内只有依盖尔其街、昆其买力斯巷、库车街、铁热克街4条主要街道,且弯曲狭窄,均为土路。
  1949年后,因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虽新增一些建筑物,但因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整体状况变化甚微。1962年,县人民政府抽调水利局技术干部对沙雅镇进行初步规划,定为南北3条主干道,即人民路、萨依巴克路和托依堡勒迪路;东西5条主干道,即其乃巴格街、铁热克街、协海尔吾斯坦街、库木鲁克街和色旦巴格街。1988年,《城市规划法》颁布后,县城建局对沙雅镇城区作全面规划,确定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库房区的布局,县城规划区为7.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为5万人。1990年,自治区办公厅要求对石油开发区的4个县扩大城镇规划面积,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城区又向南扩展2.5平方千米,总面积为10平方千米。按照沙雅镇发展规划,确定13条主干、次干、支干道路。沙雅镇主要街道有:
  1.古力巴格路 城区最东,南北走向。路西为城区,路东为农田和村庄。宽10米,长2800米,两侧有林带各3米宽。1988年,铺柏油800米;1990年,铺柏油400米(仍有1600米为土路)。
  2.萨依巴格路 南北走向,人民路与古力巴格路之间。长2500米;1984年,修建长1350米,宽10米的柏油路面,其中铁热克街交叉处至其乃巴格街交叉处段改为宽14米。该街主要单位有兽医站、农机局、供电公司、教师进修学校等。农贸市场在该路中段,巴扎天是行人最密,摊点最多的一条街。
  3.人民路 位于县城中心,北起新沙公路与库和公路岔道口,南至第二油脂厂大门口,全长2800米。1980年建成一块板式柏油路,宽10米。1988年,县城总体规划方案实施,中间1050米改建为三块板式的柏油路面,两侧自行车道各宽4.5米,林带、分隔带各宽1.5米,人行道各宽5.5米,总宽度36米。该路纵贯县城,横穿其乃巴格、铁热克、库木鲁克、色旦巴格街。有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一中、供销社等单位,是县城主要街道和轴心。
  4.托依堡勒迪路 南北走向,北起其乃巴格路,南至城郊,全长2500米。60年代兴建土基路面,1984年,建为宽10米的柏油路。该街有县第二中学、林场、县人民医院等单位。
  5.其乃巴格街 东西走向,东起古力巴格路,西至托依堡勒迪路,长1250米。60年代修建土路面;1984年,经过挖土换沙,铺为柏油路,宽10米,1988年,改建为三块板式,机动车道宽14米,两侧自行车道各宽3米,林带、分隔带各宽2米,人行道各3米,总宽度为30米。街道北有二轻局、木器社、养路队、客运站等单位。
  6.铁热克街 东西走向,全长1150米,东起古力巴格路,西至托依堡勒迪路。60年代修建土路面,1980年,铺筑宽10米的柏油路面,1988年,改建为三块板式路面,总宽度为26米,两侧林带各1米,自行车道各3米,人行道各3米(萨依巴克路以东尚未改造),沿街主要单位有检察院、修造厂、工商局、税务局、人大、教育局、镇人民政府、农机公司等。是南北之向的中心街道,其与人民路的交汇处,群众称为“大十字”,修有街心花坛。
  7.协海尔吾斯坦街 东西走向,东起古勒巴格路,西至托依堡勒迪路,全长1950米。60年代沿小古力巴格支渠北边兴建5米宽的土路面,1984年,铺设5米宽的柏油路面,1988年,此路按规划要求以小渠为轴修建双干道,每条干道宽7米。现已修建托依堡至萨依巴格路500米双干道。沿街主要单位有计量站、水电局、广播电视局等。
  8.库木鲁克街 东西走向,全长1350米,东起古力巴格外环路,西至城郊。60年代修建,1980年,修成宽10米的柏油路,1988年,扩建为总宽为26米的柏油路;机动车道宽10米,两侧自行车道各宽3米,人行道各宽3米,林带各宽1米。沿街有邮电局、县第三小学、电影发行公司、法院、公安局等。
  9.色旦巴格街 东西走向,东起古勒巴格路、西至城郊,全长1950米,建于1964年。1984年,铺成宽10米的柏油路,1990年,扩建为三块板路,已折除妨碍建路的房舍,因资金缺乏,尚未动工铺路。街面两边大部分为居民,其东端有针织厂、食品厂等单位。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