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制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0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制定
分类号: F426;F127;D624
页数: 3
页码: 357-359
摘要: 1956年7月,成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在此之前,经济计划工作纳入县财经委办公室,为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机构。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监督各有关部门付诸实施,有效地执行制定的经济计划。其前,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之后,即下设财政科,负责县级财政收支的管理工作;1953年,统计科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始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且按时统计汇总,上报县人民政府。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沙雅县 县人民政府 计划委员会 研制组

内容

1956年7月,成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在此之前,经济计划工作纳入县财经委办公室,为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机构。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监督各有关部门付诸实施,有效地执行制定的经济计划。其前,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之后,即下设财政科,负责县级财政收支的管理工作;1953年,统计科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始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且按时统计汇总,上报县人民政府。
  县计委成立时,中共沙雅县委代书记温友堂兼任主任。1964年9月,财政科、经济委员会与计划委员会合并,改称财经计划委员会(主任武学智,回族),统管全县的经济计划、统计、劳动工资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县人委即被“夺权”,组织瘫痪,1969年4月,沙雅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生产指挥组及其综合组主管计划工作。1977年7月,撤销各大小组,恢复原局、委、办、科建制,计划委员会又单独办公,履行职责。其时,相继成立统计局、物价局、劳动局,计划工作之外的业务由相关的局分管。
  计委自1956年7月成立以来,肩负着制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任务。各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一年计划的方案及上一年制定的经济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等都提交县人民政府(或人委)研究通过后再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执行(“文化大革命”10年除外)。
  1980年3月4日,经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由计委牵头组织“农办”及各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50余名全面投入这项工作,历时15个月全部完成。普查总面积183万亩,其中耕地66.9万亩。
  土壤的全面普查,为农业的区域规划奠定了基础。继而进行《沙雅县农业区域规划》,它分农业资源调查(始于1981年)、果树资源调查(始于1982年)、农业区划等。于1984年前完成。该工作由县委及县政府统筹安排,抽调各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参加,有时达50~70人。开始由计委牵头,后专门成立一个区划办公室。用科学的手段,深入全县农牧区,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可靠资料;然后以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现状等资料为依据,制定规划。该规划进行合理的分区,确定相应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对全县农、林、牧、副、渔各业均衡发展制定预期的目标并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1987年12月,编纂印刷成书(即《沙雅县农业区划资料汇编》)。
  1990年7月26日,沙雅县第十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制定《沙雅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成立沙雅县规划委员会,由县长艾合买提·卡斯木任主任,并由地委副书记买买提明·扎克尔任规划工作协调组组长,尹经章(八一农学院副院长)、李全仁(县委书记)任副组长。该项工作由沙雅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新疆八一农学院与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教职人员协助,共同开展。规划分课题研制组,由规划办公室具体负责。课题研制组组长王朴(八农教师)、副组长朱炳耀(计委主任)、吕作光(经委副主任)。下设综合与社会、大农业、工交建筑财贸等组及规划办公室。
  该项工作从1988年秋开始,抽调全县各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和领导,直接参与者达百人以上,分门别类的对本系统、本部门进行调查,掌握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产现状等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发展的初步规划方案。方案经课题研制组在统筹的基础上讨论,全面地、多方位地研究其各业的利弊、得失,制定其后的发展方案。该规划的远期目标到2000年。
  该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发挥资源优势,以农业为主体,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面向市场,促进以当地农业原料加工为主的工副业生产。确定该方向的依据是: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现规划主攻的突破口是:主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发展棉花生产。
  该规划写出60万字的书面报告,除各行业的发展规划外,还进行模型研究,由李鹏海任责任编辑,于1990年整理印刷出版。
  1992年底,召开中共沙雅县委常委会,在县委书记张良阶的提议下,研究制定新的县级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和财政目标:工业项目投资每年1000万元,工业产值每年净增100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每年净增100万元以上(即两千加一百)。农业目标:人均1亩吨粮田,人均2亩百千克棉(皮棉),户均1亩桑,60千克茧。农村生活水平是:砖砌房(每户100平方米),千斤粮(人均),千余元(人均收入),9年书,70寿(平均寿命)、环境卫生、电气化。该目标一经提出即得到上级的重视,更得到全县人民的支持。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