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050
颗粒名称: 一、储存
分类号: F426;F127;D624
页数: 1
页码: 346-346
摘要: 1944年,省民政厅建“积谷社”,沙雅县为其分社。由于战争及经济的崩溃,虽有分社却无谷可积,所征之粮不敷调运,仓空如洗。
关键词: 总库容 渭干河 混凝土地面 民国年间 评比检查

内容

1944年,省民政厅建“积谷社”,沙雅县为其分社。由于战争及经济的崩溃,虽有分社却无谷可积,所征之粮不敷调运,仓空如洗。
  埋压储藏 农民选择地形高、干燥无水之地挖坑,大小视粮之多寡,下铺足尺麦草,将积粮放入,四周亦填麦草尺余,辅平后再盖麦草,填干沙土封闭。因沙漠干燥、无水、密封此法少虫害。
  仓储 民国年间及其前,渭干河以东的农民向库车缴纳征收粮,渭干河以西农民则于县粮仓缴纳。故粮仓的库容很小,土墙泥盖,破败不堪,4幢粮仓总库容不足千吨。
  1950年,借用民房3幢,库容千吨;1953年,再借民房、清真寺房11幢,库容1100吨。1956年,始建2500吨砖墙混凝土地面仓房1幢。1958年,再建2幢仓房,库容5 000吨,其后各乡亦建仓房。至1993年底,全县共有仓房38幢,总库存容量27000吨,土圆仓13个,库容650吨。自1978年后,按标准建“四无粮仓”,经地区、自治区“四无”粮仓评比检查验收团检查,1983年,实现总库容的46%,1984年,实现总库容的53%;县库及海楼粮站,均为“四无”粮仓,受到地区表彰。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