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0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油市场
分类号: F326;F426;F323
页数: 1
页码: 341-341
摘要: 民国及其之前,全县粮食及面粉交易于巴扎,席地而设,议价购销,粮价上下浮动极大,丰收之年及收获之后粮价下跌,巨商富户囤积;歉年和春天则又上扬不止,农民苦不堪言。民国政府虽成立“平价委员会”,试图平抑物价,但收效甚微。1944年,省政府取消各地食品平价后,市场粮价急剧上涨,其不能不密电各县:“……如擅自抬价或囤积居奇不肯出售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或没收”。
关键词: 统购统销 自由贸易 集市贸易 粮食部门 粮食市场

内容

民国及其之前,全县粮食及面粉交易于巴扎,席地而设,议价购销,粮价上下浮动极大,丰收之年及收获之后粮价下跌,巨商富户囤积;歉年和春天则又上扬不止,农民苦不堪言。民国政府虽成立“平价委员会”,试图平抑物价,但收效甚微。1944年,省政府取消各地食品平价后,市场粮价急剧上涨,其不能不密电各县:“……如擅自抬价或囤积居奇不肯出售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或没收”。是年3月,征收处沙雅县卡员依扎克等查获木甫提吐拉等8名偷运粮食抬高市价即进行了惩处,但其政权腐败已入膏肓,粮食市场仍然混乱。
  1949年后,仍保留粮食自由贸易,但当时的土产公司及1952年建成的粮食部门则时刻掌握粮食市场的动态,调济粮食供应市场,平抑了粮价。
  1953年11月,实行统购统销,取缔粮食自由贸易,次年实施粮油收购。1956年8月,在国营粮食商业统一领导下开放市场自由交易,沟通城乡物资。
  1957年8月至1959年9月,集市粮食市场再次关闭,农民调剂籽种及城镇居民口粮只能靠粮食部门担负。其后,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国营粮店亦因居民基本定量粮减少,而相应的出售部分野沙枣面、玉米芯粉等“代食品”。至1962年9月,集市粮食贸易严加限制并彻底关闭。
  1963年,农民在国家征购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将自己的口粮余额上市交易,私人购买粮食不得转卖和长途贩运。当年,集市粮食交易量467.9万千克,金额88.9万元。该情况相继延续到1966年末。
  与此同时,粮食局受政府委托对市场开展“粮食熟食业务”,每月用1.4万斤面粉打馕,在市场销售,并委托食品公司、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代为经营,但回收粮票。
  1967~1976年,全面关闭粮食集市贸易。
  1978年后,粮食集市贸易再次开放;1979年,县粮食局成立议购议销机构,1982年,全县大小集市均指定一定地点和摊位作为粮食、面粉及食油销售场所。1984年,国营议价粮油店开业3户,集体粮油店开业2户,个体粮油店开业29户;其中个体粮食经营40余万千克。1993年4月1日,粮油市场全面放开经营,40年的统购统销,限价定量的供应政策结束。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