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3015
颗粒名称: 卷五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S851;F323
页数: 12
页码: 107-118
摘要: 柯坪属农业县,但牧业生产占有较大比例。全县专门从事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8%。据1989年统计,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平均每个牧业劳动力年净产值为237.78元,比农业劳动力净产值高85.02元。
关键词: 畜牧业生产 牲畜存栏数 柯坪县 畜牧业 牲畜存栏

内容

卷五 畜牧业
  柯坪属农业县,但牧业生产占有较大比例。全县专门从事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8%。据1989年统计,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平均每个牧业劳动力年净产值为237.78元,比农业劳动力净产值高85.02元。
  柯坪畜牧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养畜,85%的牲畜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农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全县有草场412.78万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是缺水),可利用的草场只有201.2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0%,其中荒漠草场125.88万亩、低地草甸草场52.3万亩、山地荒漠草场12.27万亩、高寒草场10.81万亩,另有天然割草草场1249.5亩。柯坪县畜牧业的发展受草场限制极为严重。
  民国29年(1940),全县有牲畜59095头(只),以后牲畜不断减少,到民国38年(1949),全县只有牲畜36364头(只)。
  新中国建立后,畜牧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56年,全县牲畜存栏数由1949年的36364头(只)增加到66546头(只),年递增6.52%。
  1957~1962年,因自然灾害、草场纠纷以及“左”的思潮的影响,全县牲畜存栏数下降,年均递减7.6%,到1962年末,存栏数仅3.31万头(只),比1949年还低3.2%。
  1963~1968年,畜牧业生产逐年好转,牲畜存栏年均递增7.47%。
  1969~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畜牧业生产又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1.53%。
  1977~1980年,畜牧业生产处于徘徊阶段,增长幅度不大。
  1981~1983年,畜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丰收。1983年,牲畜存栏达8.64万头(只),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4~1985年,因干旱牧草枯萎和无限制地采挖麻黄,以及疫病蔓延,牲畜大量死亡和被转卖,头数又有所减少。
  1986年以后,牲畜存栏逐年提高,到1990年,牲畜存栏达10.4万头(只)。
  柯坪县的骆驼占阿克苏地区骆驼总数的一半,为柯坪县畜牧业的一大优势。1989年,全县有骆驼2900峰。
  柯坪县的畜牧业生产体制,在1956年前,均属个体经营,以户为单位,在山区流动放牧。1956年,在合作化运动中,县人民委员会采用折股入社和代牧零星牲畜的改造办法,牲畜统一由合作社管理。在这期间,对流动于阿合奇县、乌什县的牧民和牲畜,阿克苏地委决定实行就地改造政策,由阿合奇、乌什两县在各自境内组织合作社。1958年,柯坪实现人民公社化,牧民亦入社。1985年,实行牧业生产责任制,牲畜分给私人承包放牧管理。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柯坪县志》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实事求是地记述柯枰县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柯坪县志》是柯坪历史的再现,它真实地记录了柯坪的苦难过去,全面地反映了柯坪欣欣向荣的今天,它将有助于人们认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迈开更加坚实的步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