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可爱的伊犁》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610
颗粒名称: 悠久的历史、文化
分类号: G633;I267;C55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自古以来,霍城县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前就有塞种人在这里居住,汉朝为伊列国,后被乌孙占有,南北朝为悦般占据,唐为西突厥牧地,宋受西辽统治,元属察合台汗国,明为蒙古准噶尔部。公元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府(今霍城惠远)统辖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并相继修建了“伊犁九城”。1888年设县,始称绥定县(1914年改称水定县),1913年民国政府将绥定县二道河以西区域划出设霍尔果斯县(县城驻拱宸城,1947年改称霍城县),1966年,将水定县并入了霍城县(县址迁至水定镇)。
关键词: 林则徐 惠远古城 阿力麻里 伊犁将军府 霍城县

内容

自古以来,霍城县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前就有塞种人在这里居住,汉朝为伊列国,后被乌孙占有,南北朝为悦般占据,唐为西突厥牧地,宋受西辽统治,元属察合台汗国,明为蒙古准噶尔部。公元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府(今霍城惠远)统辖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并相继修建了“伊犁九城”。1888年设县,始称绥定县(1914年改称水定县),1913年民国政府将绥定县二道河以西区域划出设霍尔果斯县(县城驻拱宸城,1947年改称霍城县),1966年,将水定县并入了霍城县(县址迁至水定镇)。霍城县现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
  霍城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东西文化交流融合,古都、古城、名人、名曲,文化底蕴深厚。阿力麻里城是元代察合台汗国的首都,这里经济繁荣,“回纥与汉民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播种五谷,一如中原”,被誉为“中亚乐园”;清代惠远古城是伊犁将军府驻地,这里有古香古色的伊犁将军府和钟鼓楼,还有亭榭园林、校场兵房等内地文化建筑风格。惠远古城“百货云屯,市肆繁荣”、“文酒风流,盛极一时,有小北京之曰”,这里也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洪亮吉、林则徐、邓廷贞、徐松等名士均在此嫡居过,并留下了珍贵墨汁资料。
  一首源自于霍城县境内可克达拉的“草原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东方小夜曲,展示了草原美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成为世界文化瑰宝。
  读一读
  1.宋辽时期,霍城县属葛逻禄首领与回鹘联合建立的黑汗王朝管辖。宋金时期,受西辽王朝统治。公元1219年,蒙古成吉思汗西征(次子察合台率部修拓了果子沟通道)征服了中亚,将伊犁河流域和阿姆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封给察合台,察合台把汗国的首都设在了阿力麻里城。在突厥语中,阿力麻里意思是“苹果”,这里商业贸易繁荣,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国际都会,呈现多民族共居和多种宗教共存的局面。阿力麻里城废弃于16世纪中叶。
  2.鸦片战争爆发后,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公元1840年因禁烟抗英被发配到伊犁。同年12月10日到达伊犁惠远,居住了两年零一个多月。“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林则徐以花甲之年不顾病体为民,他捐资承修湟渠水利使荒地变为良田,提出改屯兵为操防,加强边陲防务的建议。为纪念林则徐在伊犁的丰功伟绩,惠远古城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
  活动
  1.清代著名的绥定城、惠远城、宁远城、惠宁城、塔勒奇城、瞻德城、广仁城、拱宸城、熙春城,史称“伊犁九城”,城名均系乾隆御笔钦赐,以驻军为主。请说一说“九城”现在所属地的位置?
  2.“伊犁九城”有六城在霍城县境内,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到附近的古城遗址去探寻历史的足迹,根据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3.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游惠远古城,或到伊宁市开发区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去感悟林则徐的动人事迹。
  欣赏
  草原之夜
  电影《绿色原野》插曲
  张加毅作词、田歌作曲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冰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知识出处

可爱的伊犁

《可爱的伊犁》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介绍了伊犁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资源特产、名胜古迹、民俗风习、古今人物、民族团结、建设成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