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民族团结不断进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火箭农场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532
颗粒名称: 三、促进民族团结不断进步
分类号: D633;D262;D267
页数: 6
页码: 155-160
摘要: 火箭农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团场,长期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苗、蒙古、朝鲜、藏、土家、乌孜别克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建设农场的岁月里,并肩战斗,谁也离不开谁,建立起一个互帮互学、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关键词: 民族团结工作 党支部书记 农场党委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

内容

火箭农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团场,长期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苗、蒙古、朝鲜、藏、土家、乌孜别克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建设农场的岁月里,并肩战斗,谁也离不开谁,建立起一个互帮互学、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从建场起,历届农场党委都把民族团结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做到凡是涉及民族团结的问题先议,凡是民族团结的事情先办。由于长期一贯地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使火箭农场形成了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气和厚实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反对各种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的斗争更加复杂,农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场党委也更加重视加强民族团结,为改革和发展创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场党委每年至少召开2~4次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团结工作。1990年,农场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场民族团结领导机构,由一名常委主抓民族团结工作,场机关配备了2名专兼职民族工作干部。基层单位由党支部书记主抓民族团结工作,使之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落实。
  1989年,农六队党支部书记郭成茂创建了民族团结联络员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和两位年纪较大、威性较高的少数民族同志组成民族团结联络小组,联络员常年入户走访,了解连队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发现有不团结的因素和苗头,及时向党支部书记汇报,及时解决和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讨论和解决本队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一制度的实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哈密地委的称赞。地委领导说:“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一条好经验,应加以推广。”此后,这一制度在全场普遍推行,各单位都建立了民族团结联络小组,借鉴农六队的经验开展工作。
  1990年,为了加强宗教人士管理,农场成立了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和寺院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场党委制定了《尊重民族风俗,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宗教政策守则》《寺院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对信教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并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听取宗教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农场不断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人手一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读本,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水平,提高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平时充分利用业余党校、干部学习班、有线广播、农场自办的《火箭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另外,农场还制定了《民族团结守则》,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民族团结公约》,进行行为规范。
  农场党委一贯坚持“民族团结必须从娃娃抓起”。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农场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政治课增设民族团结理论基础知识。深入开展共建民族团结友谊班和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子”、互学语言、互帮互助等教育活动。把“两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贯穿于课堂内外,使学生从小就牢固树立各民族是一家人的思想。
  在每年5月民族团结教育月中,农场党委都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民族团结的浓郁氛围,以达到全民受教育的效果。在教育月活动中,场领导和基层干部分组慰问民族干部职工,看望民族贫困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并广泛开展“五互、两讲、一做”活动,即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人人都讲“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人人都为民族团结做好事。各单位普遍开展了扶贫帮困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致富的“奔小康”活动。为了加强与周边乡镇的民族团结,农场领导经常亲自带领医疗小分队到相邻的乡镇开展巡回医疗,免费为回城乡少数民族群众就诊。与地方领导座谈,征求意见。无偿支援化肥等农用物资,帮助地方乡镇解决生产困难。
  农场历届领导班子成员中都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搭配,他们率先垂范,团结的像一家人。思想上互相交心,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对民族之间的纠纷及时研究,公正处理。遇到疑难问题,场党委书记亲自带领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他们的行动为农场各族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农场各级领导班子都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为了农场事业的发展,场党委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1990年以来,每年有计划的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哈管局党校和哈密地区党校培训。如伊明·阿不利孜由于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场党委委以重任。1984年提拔为农场副场长,1989年在农场第三届党代会第一次全委会上当选为农场党委常委,1993年升任为农场党委书记。
  为了实现各民族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农场大力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扶贫帮困工作。1992年,全场干部职工一次捐款7000多元,帮助少数民族职工解决生活困难。1993年,农场出资6万元,用于对少数民族群众扶贫。1994~1996年,农场采取送科技上门、跟踪服务等措施,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以从根本上让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由于农场民族团结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被哈管局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1990年10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94年2月,被兵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同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场党委书记伊明·阿不利孜代表全场8000多名各族群众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实践证明,没有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就没有欣欣向荣的火箭农场。搞好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知识出处

火箭农场简史

《火箭农场简史》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记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火箭农场从1958年建场立业到2005年,走过的47年光辉历程,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火箭农场的建立与初期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的火箭农场;归属团兵,农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励精图治,加速发展;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