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七”干校的日子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403
颗粒名称: 在“五七”干校的日子里
分类号: G641;G647;G645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1970年,我们自治区劳动局的部分干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按自治区革委会的安排,赴“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关键词: 新湖农场 劳动局 自治区 毛泽东思想 玛纳斯县

内容

1970年,我们自治区劳动局的部分干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按自治区革委会的安排,赴“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这所“五七”干校由自治区计委、经委、物资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民政厅、统计局、劳动局等单位的干部共同组成。
  在干校,我们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我被选派担任干校连长,每天带领全连“五七”战士出早操、跑步;夜里站岗放哨。全连同志白天劳动,晚上学习。
  我们组建了畜牧班,养猪、羊、牛、马等;组建蔬菜种植班,种瓜、种菜等;组建铁工、木工班;还建起了商店、医务室。
  我们开始是在玛纳斯县新湖“五七”干校建校,自己动手,挖地窝子、脱土坯、修建房子、打井、开荒种地等。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们首先挖地窝子,一边挖一边就住了进去。当晚还没来得及安门窗,半夜里,大家被九级大风刮醒,急忙用被褥掖住门、窗洞儿挡风。
  早晨起来时,同志们个个满脸满头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层沙土,一张嘴就被灌进一嘴沙土,眼睛也被沙土迷得睁不开。
  地窝子门洞儿进口处被沙子埋了一半,耳朵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话,只看见住同一地窝子的同志嘴巴在动,却听不见在说什么,每个人浑身都被厚厚的沙土覆盖着。大家赶紧跳跳、蹦蹦,相互拍打头上、身上的沙土,然后再清除地窝子里的沙土。
  大家跑到自建的水井清洗一番。吃早饭时,嘴里还有沙子没有吐净。为了赶紧出工,也顾不得什么了,连土带饭都一起吞下去。
  不久,我们自力更生建起了一排排房子,吃上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杀猪宰羊,自食其力,改善了生活。
  我将家搬到新湖干校,在干校安了家。
  干校组织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任宣传队队长。大家排练文艺节目,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我们不但在干校演出,还乘拖拉机迎着刺骨的寒风,一路颠簸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新湖农场宣传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受到了新湖农场各族农工的热烈欢迎。
  宣传演出
  七零年冬天气寒,五七战士到新湖,
  宣传毛泽东思想,演出节目受欢迎。
  不久,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我们所在的新湖“五七”干校由北疆玛纳斯县搬迁到南疆轮台县野云沟村。
  我们到了野云沟,又重打锣鼓另开张,搭帐棚、盖房、开荒种地,继续劳动、生产了一年多。
  同志们在“五七”干校,思想有了变化,身子骨练结实了。既通过学习锻炼了思想,又创造了物质财富,获得了双丰收。
  自治区民政厅的木沙也夫同志(后任民政厅厅长,于1980年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在干校时,负责放马。有一次,马腿摔坏,他卷起袖子,给马进行了接骨治疗(他会祖传接骨法),给大家“露”了一手,发挥了他的特长,受到了同志们的称赞。
  在干校里,像这样的同志很多,同志们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磨练,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各尽所能,大显身手。有道是:
  野云沟里红旗展,干校磨练志更坚,
  五七战士斗志昂,战天斗地不怕难。
  我们连的年轻干部刘玉玺(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同志到劳动局机关工作一年多,也来到“五七”干校。
  有一次,轮到他放哨,我查岗时,他问我:“你这个抗战时期的‘三八式’厅局级老干部,在这里劳动,当农民,能想通吗?”
  我说:“我是劳动人民出身,还怕什么劳动,怕什么吃苦,更不要说种瓜、种菜、种庄稼了,这点儿苦,比起我在旧社会吃的苦,比起战争年代我们好多同志流血牺牲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不能忘本,你们也应珍惜这一锻炼机会啊!”

知识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冰操——我的回忆》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记述的是张秀桂同志从故乡山西偏关来到新疆所经历的故事。张秀桂同志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1985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授予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