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偏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336
颗粒名称: 我的故乡偏关
分类号: F426;TU;I267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记得我的祖辈在明朝时期,曾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到山西省偏关县城(偏头关)。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偏头关 山西省偏关县 万里长城 偏关县

内容

记得我的祖辈在明朝时期,曾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到山西省偏关县城(偏头关)。
  我的故乡山西省偏关县地处晋、陕、蒙三省(区)边境交界处,位于山西省晋西北地区的黄河以东,与内蒙准噶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本省河曲、五寨两县相连。
  偏关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境内沟谷纵横,群山环绕。
  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一是万里长城,一是九曲黄河。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们在中华大地蜿蜒驰骋,时而并肩,时而独行,到了偏关这个地方,长城和黄河在此长久相吻。真可谓黄河南北走,长城东西过,这里是万里长城精华地段之一,又承载着长城与黄河古文化的交融。
  黄河、长城在偏关老牛湾交汇,老牛湾即成为黄河流入山西迎接母亲河的第一湾,神话传说中讲:那年天降大雨,人间泛滥成灾,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下凡救难,太上老君给坐骑老神牛套神犁梳理河道:“九曲黄河十八湾,神牛犁河到偏关,明灯一照受惊吓,转身勾出老牛湾。”
  偏关县的又一标志性景区万家寨距离偏关县三十二公里,明代时是守边的兵寨,万家寨峡谷是黄河流经偏关的最高点,河水湍急,河床是天然的岩石铺底,如今建成库容八亿九千万立方米的水库,装有六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一百零八万千瓦的水电站,造福人民。
  偏关县城古称“偏头关”,是长城外三关“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的三关之首镇,坐落在古长城边,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县城以南是一个古战场,传说北宋时,杨家将曾在这里与辽国进行过惨烈的战斗。
  县城东山之巅(塔梁)有一文笔塔,十一层三十五米高,门楼上石雕门匾上书“文笔凌霄”,是古代观敌瞭望的军事设施。
  偏关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于1941年解放,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
  偏关县历来为贫困县,旧社会时,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古称“人无衣食,鸟无窝”。
  我懂事的时候,全县连一辆牛车或马车都没有,小小的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六年制小学校,称为偏关县完小,没有中学。
  偏关县是农业县,历来缺水,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为了生存,很多人都靠走西口谋生。有句顺口溜说:“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据我家老人说,我家七代人也都是靠走西口谋生的。

知识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冰操——我的回忆》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记述的是张秀桂同志从故乡山西偏关来到新疆所经历的故事。张秀桂同志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1985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授予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