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口计划实施效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1639
颗粒名称: 四、人口计划实施效果
分类号: C924;D633;F127
页数: 5
页码: 204-208
摘要: 阿克苏地区1976年、1986年先后在汉族、少数民族中实行计划生育,人口从无计划增长到有计划地增长,逐年完成人口控制指标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国际通用标准 百分点 少数民族 阿克苏地区 上升到

内容

阿克苏地区1976年、1986年先后在汉族、少数民族中实行计划生育,人口从无计划增长到有计划地增长,逐年完成人口控制指标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人们婚育观念发生根本改变,晚婚率不断提高,汉族从1984年的59.87%上升到2003年90.44%,少数民族从1984年的28.96%上升到60%以上;早婚率不断下降,2003年汉族为0.31%,少数民族为0.25%,与1984年比较,汉族下降1.09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下降了2.15个百分点;多孩率迅速下降,2003年汉族出生多孩率(三孩及以上)为0.28%,少数民族出生多孩率(三孩及以上)为21.50%,汉族出生一孩的比重从1984年的85.89%上升到2003年的89.02%,上升4.8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出生一、二孩的比重从1984年的52.83%上升到2003年的78.51%,上升25.68个百分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数不断增加,领证率1988年汉族为5.61%,少数民族为0.11%,到2003年9月底,汉族领证率为24.47%,少数民族为4.93%。
  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的30‰下降到20‰以下,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平稳渡过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再生产已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过渡阶段,其中汉族人口已处于低生育水平。全地区的人口增长稳定在政策生育水平2.79以内。
  阿克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再生产和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人口再生产按国际通用标准分三种类型,各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0~14岁40%,15~49岁50%,50岁以上10%为增长型;0~14岁26.5%,15~49岁50.5%,50岁以上23%为稳定型;0~14岁20%,15~49岁50%,50岁以上30%为减少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下同),阿克苏地区1982年0~14岁占39.15%,15~49岁占47.59%,50岁以上占13.26%;1990年0~14岁占36.05%,15~49岁占49.75%,50岁以上占14.20%;2000年0~14岁占30.30%,15~49岁占55.18%,50岁以上占14.52%。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的人口再生产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增长型逐步过渡到稳定型。
  人口年龄构成按国际通用标准分三种类型,各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0~14岁大于40%,65岁以上小于4%,老少比小于15%,年龄中位数小于20岁为年轻型;0~14岁30~40%,65岁以上4~7%,老少比15~30%,年龄中位数20~30岁为成年型;0~14岁小于30%,65岁以上大于7%,老少比大于30%,年龄中位数大于30岁为老年型。阿克苏地区1982年0~14岁占39.15%,65岁以上占4.42%,老少比为11.28%,年龄中位数为18.74岁;2000年0~14岁占30.30%,65岁以上占4.80%,老少比15.84%,年龄中位数为20.56岁。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年轻型逐步过渡到成年型。
  从图2~2和图2~3的阿克苏地区人口金字塔可看出,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出生人口所占比重明显减少。但20世纪9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还将影响着未来人口的出生。反映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汉族从1976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再生产1982年与1990年的数据比较,各年龄人口占的比重,0~14岁从34.91%下降到21.65%,下降13.26个百分点;15~49岁从54.60%上升到63.71%,上升9.11个百分点;50岁以上从10.49%上升到14.64%,上升4.15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的汉族的人口再生产从1982年就开始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1990年开始步入稳定型。
  汉族人口的年龄构成1982年和1990年比较,各年龄人口所占比重,0~14岁从34.91%下降到21.65%,下降13.26个百分点;65岁以上从2.09%上升到3.35%,上升1.26个百分点;老少比从6.00%上升到15.46%,上升9.46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从22.45岁上升到26.26岁,上升3.81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的汉族人口年龄构成从1982年开始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1990年开始步入成年型。
  从图2~4和图2~5的阿克苏地区汉族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汉族人口的出生已经趋于稳定。
  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1990年和2000年比较,各年龄人口所占比重,0~14岁从39.53%下降到32.70%,下降6.8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从5.54%下降到5.10%,下降0.44个百分点;老少比从14.01%上升到15.60%,上升1.59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变化不大,接近20岁。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从1990年开始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
  少数民族从1986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再生产1990年与2000年比较,各年龄人口占的比重,0~14岁从39.53%下降到32.70%,下降6.83个百分点;15~49岁从46.37%上升到52.31%,上升5.94个百分点;50岁以上从14.10%上升到14.99%,上升0.89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阿克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从1990年开始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到2000年开始步入稳定型。
  从图2~6和图2~7的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人口的出生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志

《阿克苏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客观地、真实地记述阿克苏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反映出阿克苏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与特色,是为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和计划生育系统提供参考、借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书。上限自汉唐起下限到2003年9月。重点记述阿克苏地、县(市)两级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状况,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只记述简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