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勤工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策勒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11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勤工俭学
分类号: G633;G623;F426
页数: 2
页码: 603-604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学校陆续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的学校号召学生复收庄稼,有的学校号召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捡废品。
关键词: 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活动 办公室 策勒县 办学条件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学校陆续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的学校号召学生复收庄稼,有的学校号召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捡废品。
  60年代,各学校创办小工厂、小农场进行创收;有的学校以半工半读方式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进入80年代,勤工俭学活动日益显示其育人创收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意识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1985年开始,教育部门对勤工俭学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集中管理,教育局设立勤工俭学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有步骤、有措施、有计划地完成每年的勤工俭学任务,各学校和县勤工俭学办公室签定“责任状”。同时,县勤工俭学办公室经常到各学校督查指导,年终进行总结检查,按照“责任状”内容要求进行兑现落实,以此推动勤工俭学不断发展。
  勤工俭学创收资金大部分用于教育业务开支和改善办学条件及教师的生活条件,一部分留用再生产开支。策勒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勤工俭学的收入资金中,一部分投入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的使用上,在策勒县第一期和第二期“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中,从勤工俭学创收资金中拨款占总收入的20%;勤工俭学创收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的达46万多元。
  从1990年开始,策勒县勤工俭学大量的收入依靠固定的校办农场和生产基地收入。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创收,全县各乡镇按规定都给学校划出专门的校办农场和校办勤工俭学生产基地,1990~2000年,全县共划出勤工俭学教育生产基地总计2970亩。教育生产基地不仅种粮食,也种经济作物和瓜果。山区开展畜牧育肥基地,成为固定的教育勤工俭学创收基地。

知识出处

策勒县志

《策勒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本志忠实地记载了策勒各族人民共同走过的历史路程,真实地书写了策勒在不同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00年,全书包括概述、大事记、33篇专志和附录,客观记载了策勒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