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策勒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1118
颗粒名称: 一、普通中学
分类号: G633;G642;G647
页数: 2
页码: 591-592
摘要: 旧中国,策勒县没有中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9月,成立第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当时名称为策勒县中学,该校面向全县各乡镇小学毕业生招生,学生入学后全日制寄宿在校学习。建校之初,学校占地面积为4020平方米。首届共招新生200人,分4个教学班。全校共有教职工20人。1959年9月该校开设高中班,1960年全校共有初中、高中班19个,在校学生950人。
关键词: 中专院校 全日制 各学科 策勒县 中学教育

内容

旧中国,策勒县没有中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9月,成立第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当时名称为策勒县中学,该校面向全县各乡镇小学毕业生招生,学生入学后全日制寄宿在校学习。建校之初,学校占地面积为4020平方米。首届共招新生200人,分4个教学班。全校共有教职工20人。1959年9月该校开设高中班,1960年全校共有初中、高中班19个,在校学生950人。
  1959年开始,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由于上级提出“普及初中教育”的口号,全县相继成立固拉哈玛乡中学(1961年成立时,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120人)、恰哈乡中学、奴尔乡中学。有的乡村小学附设初中班。1968年,根据“学制要缩短”的精神,高中学制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二年,初中也由三年改为二年。这期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的指示,提出“学校办在家门口”和“贫下中农子女入学不出村”的口号,不少村镇和大队盲目办学,有的地方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办学条件,师资、校舍、设备全无,也一哄而起开办学校。1968年成立了达玛沟乡中学;1972年成立了博斯坦乡中学、策勒县第二中学(汉族中学);1976年成立了策勒乡中学。到1980年,全县有中学8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1984年成立策勒县第三中学、乌鲁克萨依乡中学。到1985年,全县共成立全日制中学10所,班级总数807个,其中完中教学班14个;中学在校生总数3345人,其中完中在校生603人。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中学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各学校学习所谓的“朝农经验”(朝阳农学院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农忙季节学生大部分时间参加生产劳动。教材削减了科学知识的内容,强化了政治色彩。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正轨。1977年,初中学制恢复三年制。1978年,国家教育部经过修订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下达。全县各中学认真贯彻《条例》,拨乱反正,把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1983年,高中学制恢复为三年,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尽可能使更多的小学毕业生能受到中学教育,县上在逐步扩大各中学招生数量的同时,酌情开办新的中学。到1988年,全县全日制普通中学学校增加到11所。1988年,县教育局设立教研室,配备专职教研员。各学科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教学,不断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经过全疆统一文化课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可以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选拔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后,可选入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到1984年,全县初、高中毕业生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共806人。到1998年,全县全日制普通中学增加到14所,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978~1998年)共3256人。到2000年,全县考入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累计共4326人,其中考入高等院校的1870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的2456人。

知识出处

策勒县志

《策勒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本志忠实地记载了策勒各族人民共同走过的历史路程,真实地书写了策勒在不同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00年,全书包括概述、大事记、33篇专志和附录,客观记载了策勒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