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层党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策勒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0823
颗粒名称: 二、基层党组织
分类号: D267;D262;D263
页数: 7
页码: 395-401
摘要: 1950年6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共有吴济民、韩伟、刘玉瑞、坎吉依不拉音等6名党员。县委书记吴济民担任党支部书记。
关键词: 党支部书记 区委书记 区党委 副书记 党支部

内容

1950年6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共有吴济民、韩伟、刘玉瑞、坎吉依不拉音等6名党员。县委书记吴济民担任党支部书记。
  1952年,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当时县委农村土改的试点在四区(今达玛沟乡)的一、二、三乡进行,结合农村土改,县委在试点乡进行新党员的培养发展。9月,分别在四区三个乡发展22名新党员,同时建立了一、二、三乡党支部。
  1952年底以前,县委先后在全县农村批准建立了六个区党委,并在各区分别建立了乡党支部。
  中共一区党委驻地托格拉克艾格勒村,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吴宪升。该区委下属五个乡党支部:一乡党支部书记阿不拉·艾合买提;二乡党支部书记阿西木·司马义;三乡党支部书记买色地·括七;四乡党支部书记肉孜·买买提;五乡党支部书记玉素甫·特旺来。
  中共二区党委驻地吉日克村,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高肇山,区委下属四个乡党支部。一乡党支部书记阿不拉·奴尔;二乡党支部书记达吾提·玉素甫;三乡党支部书记艾沙克依力·买买提;四乡党支部书记艾买尔·吐地。
  中共三区党委驻地今固拉哈玛乡,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杜殿清。区委下属四个乡党支部。一乡党支部书记依不拉音·托乎提;二乡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夏合买提;三乡党支部书记沙依提·艾合买提;四乡党支部书记尤努斯·夏迪。
  中共四区党委驻地今达玛沟乡。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陈方元。区委下属五个乡党支部。一乡党支部书记尼牙孜·吐送;二乡党支部书记芒力克·阿不都西日甫;三乡党支部书记买色地·玉素甫;四乡党支部书记依明·库旺;五乡党支部书记吐送·肉斯坦木。
  中共五区党委驻地今恰哈乡。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苗有毓,区委下属五个乡,只有一乡建立了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夏扎提汗(女),其他乡均未建立党支部。
  中共六区党委驻地今奴尔乡。区委书记未任命,副书记崔紫云。区下属五个乡,有三个乡建立了党支部。一乡党支部书记卡斯木;二乡党支部书记木沙·库尔班;三乡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尼牙孜。其他两个乡未建立党支部。
  到1955年,全县党员人数发展到391名,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县直机关建立了3个党支部;区机关建立了5个党支部。各区下属的乡党支部共22个。
  1957年,县直机关建立了2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2个党总支是:机关总支、商业局总支;3个党支部是:粮食局支部、公安局支部和人民银行邮电局支部。
  1960年,全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459名。基层党组织增加到139个,其中党总支26个,支部108个。县直工业系统党支部3个;农业系统一个党总支下属4个党支部;文教系统2个党支部。全县5个人民公社均建立了公社党委;24个管理区均建立了党总支部;86个大队中的84个大队建立了党支部。
  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全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553人。基层党委5个,党总支18个,基层党支部112个。
  “文革”开始后,党的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文革”结束后,党的组织工作得到恢复;党的各级组织日益健全。1984年,随着乡镇体制的改变,全县七乡一镇均建立了乡镇党委。120个村民委员会均建立了党支部。自1984年至1987年,县人大、县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政协、县公安局、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直机关先后建立党组、党委,同时,县直机关还建立19个基层党支部。
  1998年底,全县党员总数4217人,其中农牧民党员2120人。全县共建立基层党委16个,基层党支部303个。
  2000年底,全县党员总数4433名,其中农牧民党员2152人。全县共有基层党委14个,机关党组3个,基层总支部304个。

知识出处

策勒县志

《策勒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本志忠实地记载了策勒各族人民共同走过的历史路程,真实地书写了策勒在不同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00年,全书包括概述、大事记、33篇专志和附录,客观记载了策勒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