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鄯善县各族文化促进会54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0056
颗粒名称: 十二、鄯善县各族文化促进会54
分类号: F426;I207;C55
页数: 3
页码: 236-238
摘要: 为了宣传省政府的六大政策,维持新疆的社会稳定,盛世才时期还成立了各民族的文化促进会,以聚合团结各民族中的上层人士、知识分子、青年和民众。当时,担任各民族文化促进会领导的,大多是本民族中的士绅、宗教领袖或知名知识分子。
关键词: 鄯善县 鲁克沁 族文化 维吾尔族文化 促进会

内容

为了宣传省政府的六大政策,维持新疆的社会稳定,盛世才时期还成立了各民族的文化促进会,以聚合团结各民族中的上层人士、知识分子、青年和民众。当时,担任各民族文化促进会领导的,大多是本民族中的士绅、宗教领袖或知名知识分子。
  民国24年(1935年),鲁克沁成立了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翌年,鄯善县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成立。为统一领导和便于开展工作,民国29年6月19日,县政府把鲁克沁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归并到鄯善县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在鲁克沁只设支部,任命一名副会长承办一切事务。
  鄯善县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组织内设会长、副会长各一人,正、副监察委员各一人,秘书长一人、会计一人、干事若干人,下设组织股、宣传股、文化股等。会长任期一般是1~2年,在县维文会担任过会长的有玉素甫、益沙克、奴尔、乃木吐尔、阿合买·牙孜、尼牙孜·拜克班、库尔班·吾守尔、艾比不拉·阿不拉等。
  民国26年6月,成立了鄯善县汉族文化促进会,组织人员与下设机构同县维文会基本一致。曾担任过县汉文会会长一职的有张学曾、王大端、窦莲生、于子骞、张从吾、任玉峰、张添学、安子华等。
  同年,鄯善县回族文化促进会成立,其组织人员和下设机构亦与县维文会基本一致。先后担任过县回文会会长的有马克恭、田成泰、马兰荪、马仲贵、马仲福、苏文玉、金国顺、丁建勋、王宝庆等。
  鄯善县各族文化促进会建立后,积极兴办教育,至民国31年,全县会立小学已发展到16所,会立民校达16所,学生1250名。县各族文化促进会还于民国33年集资建立了县民众教育馆。所以说,各族文化促进会大力兴办小学和民校,使全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对于会立的学校,成绩卓著者,省文化协会通过教育厅批准将其转为公立,如民国30年,鄯善县会立转公立的就有17个班。
  县各族文化促进会对文化事业的宣传亦十分热心,其中维文会和汉文会尤为活跃,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古尔邦节、“四一二”大会以及抗战纪念日,都举办庆祝活动。如汉文会每年春节和“四一二”大会都组织汉族人民和社团举办高跷、高台、旱船、竹马、秧歌55等形式的社火,上演戏剧节目等,演出的剧目除古典戏剧《三娘教子》、《二进宫》、《游西湖》、《斩韩信》、《柜中缘》、《张良卖布》等,还有配合当时政治环境的剧目,如《砸烟灯》、《买水》、《满天星》、《奸细》、《汉奸汪精卫》等。汉文会的经费充足、人才济济,且演戏所需的服装、道具均配套齐全。维文会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汇演,各区、乡均来表演,节目以歌舞为主,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最后是大型歌舞《娜孜尔古姆》,将汇演推向高潮。鄯善县的文艺演出活动多由县政府文教科安排,各族文化促进会、学校组织落实,各族文化促进会多在农闲时排练节目,冬春汇演。民国32年,县各族文化促进会曾在街道村头设置识字牌、阅报栏、民间问事处等。
  县各族文化促进会非常重视对抗日的宣传。如抗战时期,汉文会不仅组织学生、军人、市民、机关人员耍社火、演节目,有时还在晚间组织学生提灯游行,显示各族群众抗日的决心。民国27年,苏联运送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物资的车辆经过鄯善县时,车队带有电影放映机,曾在县城中运站、城关小学放映过电影,并应鲁克沁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的邀请前往鲁克沁放映电影,放映的影片有《假如明天战争》、《带枪的人》、《夏伯阳》、《列宁在一九一八》、《快乐的人们》、《保卫大武汉》、《台儿庄》、《春到人间》、《小铃子》、《夜半歌声》等。鄯善县各族文化促进会放映电影始于民国31年,影片的题材多以抗日为主,除在县城放映外,还到连木沁、鲁克沁等地巡回放映。56
  县各族文化促进会还争相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如救济孤贫户等。当时鄯善县城有孤贫院一座,内有孤贫老人23名,其中维吾尔族12名、回族10名、汉族1名。他们每年的吃穿用品,除政府救济部分外,其余的全部由三个文化促进会捐助。
  此外,县各族文化促进会还积极协助政府查赌禁烟,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各会成员守法为公。
  县各族文化促进会举办一切活动的经费主要靠自筹,政府有时也资助一部分。维文会和回文会自筹经费的途径主要是“吾守尔扎卡提”寺产收入,另外富户、商民也捐献一些。汉文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庙产和本会经管的汉民遗产。汉文会经管的庙产有多处,如县城有关帝庙、七神庙、城隍庙、娘娘庙等汉民遗产也有好几处,其中汉墩郭宝来、郭福来所遗留的产业就包括坎儿井一道、坎水地253亩、院落一处、房屋15间。这些庙产和遗产,有的会管,有的出租,收入相当可观。
  民国33年,盛世才调离新疆后,全疆各地的各族文化促进会基本名存实亡。

知识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历史上的鄯善》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本书是一部记述鄯善历史变迁的图书,主要内容有鄯善史前文化、两汉、魏、晋时期、南北朝分裂与高昌建国、唐朝西州蒲昌府、柳中、蒲昌县、元明时期的鲁陈、清代鄯善、民国鄯善风云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