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橘瑞超在吐峪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0041
颗粒名称: 十六、橘瑞超在吐峪沟
分类号: I267;G634;F426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实仙居之胜地,谅栖灵之秘域,见有名额,僧徒居焉”。沟谷两岸石壁峭立、沙坡斜倚、沟水穿谷,洞窟就镶嵌在两岸的半山腰中,叠嶂相错、鳞次栉比。吐峪沟洞窟从形制、壁画的内容上看都是高昌佛教的产物,并带有自身的特色。她富有神秘的佛教文化,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于世人,然而她也招致了许多不速之客——外国“探险”、“考古”家的兴趣,他们纷至沓来,探察、拍摄、摹绘、发掘、切割壁画,把整箱的文物偷运回本国。
关键词: 鄯善县 吐峪沟 橘瑞超 十一月 大谷探险队

内容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实仙居之胜地,谅栖灵之秘域,见有名额,僧徒居焉”。沟谷两岸石壁峭立、沙坡斜倚、沟水穿谷,洞窟就镶嵌在两岸的半山腰中,叠嶂相错、鳞次栉比。吐峪沟洞窟从形制、壁画的内容上看都是高昌佛教的产物,并带有自身的特色。她富有神秘的佛教文化,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于世人,然而她也招致了许多不速之客——外国“探险”、“考古”家的兴趣,他们纷至沓来,探察、拍摄、摹绘、发掘、切割壁画,把整箱的文物偷运回本国。其中,日本大谷探险队在西域探险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大谷探险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大谷光瑞是近代日本的佛教领袖之一。他们探究的目的是佛教东渐史迹,而大谷探险队的主要成员——日本和尚橘瑞超是所有西域探险家中最年轻的一人。
  1908年4月,年仅18岁的橘瑞超接受了大谷探险队第二次西域的探险任务,他与野村荣三郎由京都航海去中国。10月26日,抵达乌鲁木齐后,即向东南方向进发,在吐鲁番发掘、调查,挖掘工作一直进行到第二年(1909年)1月,主要地点是雅尔图、木头沟、柏孜克里克、胜金口、哈喇和卓、吐峪沟、鲁克沁等。
  橘瑞超在吐峪沟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察,收获颇丰,拿走了许多壁画和遗物。
  1908年12月14日早晨,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带两人轻装骑马向东北进发,沿山麓走了两个小时到达吐峪沟,投住村长家。据橘瑞超了解,当时吐峪沟人口约6670人,年产葡萄50万斤以上,地属鄯善县管辖,村长由鄯善县任命。南行5公里是洋海,东南行15公里是鲁克沁,东行60公里是鄯善县城。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在村长派人的带领下进入吐峪沟,探察到有洞窟四十五六个,他们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就回至村长家食宿。12月15日,橘氏率民工35人到千佛洞,同时发掘5个地点。这一天,他们获得的佛经残片装满了一大匣,其中,一件佛教残片上写有“大历十四年六月十四日”纪年,另有“□宝五年□□”纪年。他们在出土大历纪年佛经残片的洞窟内发现并搬走一尊高约3寸的铜立佛像,还攫走泥塑佛像头1个、开元通宝2枚。12月16日,他们又率35人,复获得了许多较大的佛经残片,一些残片有被火烧过的痕迹。12月17日,橘氏率30人继续在吐峪沟发掘,获得写有西夏文文字的佛经残片,他们拍摄了4张照片,然后沿河谷上行2.5公里,发现一处遗址有18个洞窟。第二天,他们一行35人到石窟群遗址进行探察,查无所获。12月底,他们离开了吐峪沟。
  关于野村荣三郎、橘瑞超出入吐峪沟一事,鄯善县曾给镇迪道兼按察使荣霈报告了此事:
  鄯善县为报野村荣三郎入出县境日期事给荣霈的申文
  为申报事。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案准大日本地理学士野村荣三郎片开:兹由吐鲁番来贵境吐峪沟参观古址,期滞三、五日,意急南行,不暇面谈,乞烦吐峪沟乡约代为致候台安,等因,准此。查该学士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由吐来县属之吐峪沟,除由卑职饬差干役并会同营勇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仍由吐峪沟护送该学士起程前赴本管厅投交外,理合将出入县境日期备文申报宪台鉴核查考。除通报外,为此具申,伏乞照验施行。须至申者,右申钦命甘肃新疆镇迪粮务兵备道兼按察使司按察使陆军督练处参议官兼参谋处总办荣[霈]㊹。
  1908年12月30日
  1910~1914年,以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两人为核心又组织了第三次探险队,在这期间到吐鲁番考察了三次,橘瑞超参与了1912年三四月的考察活动。就此事,鄯善县知县裴逖曾报告给交涉局,全文如下:
  裴逖为报吉川小一郎、橘瑞超入出鄯善县日期给交涉局的申文
  为申报事,窃卑县于宣统四年(此处应为民国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准哈密厅票差护送大日本教士吉川小一郎暨本源寺寺僧橘瑞超二人,随带通事一名,并车辆、骆驼到鄯。准次,当即照约保护,派差会营于二十九日黎明由鄯起行,饬令投交本管厅接替前进讫。理合将该教士暨该寺僧入境、出境日期备文申报宪台鉴核查考。除申报抚法宪外,为此具申,伏乞照验施行。须至申者,右申新疆交涉局宪㊺。
  1912年3月31日
  根据吉川小一郎《支那纪行》的记载,可知橘瑞超再次出行吐峪沟的情况。1912年3月8日,橘氏拜访了哈密知县,并参观了哈密回王府邸。3月10日,他们从哈密出发。3月17日到达辟展城,18日到达连木沁镇。19日早晨,他们向胜金口方向进发。21日,他们带领13名民工在吐峪沟千佛洞进行挖掘,当时洞窟破坏得十分严重,他们仅找到了少许的残片。另外,通过收购古物,他们又获得了一些佛经残片,还得到若干壁画、泥塑佛像残块。
  吐峪沟神秘的佛教文化引来了中外探险家,她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过反反复复的洗劫。吐峪沟石窟大都残败零落,偶见佛像壁画,也是残脚断臂、少眼缺鼻,难觅其“芳踪”了。

知识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历史上的鄯善》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本书是一部记述鄯善历史变迁的图书,主要内容有鄯善史前文化、两汉、魏、晋时期、南北朝分裂与高昌建国、唐朝西州蒲昌府、柳中、蒲昌县、元明时期的鲁陈、清代鄯善、民国鄯善风云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