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期铁器时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975
颗粒名称: 三、早期铁器时代
分类号: C55;G634;K87
页数: 3
页码: 13-15
摘要: 考古学分类中的早期铁器时代是指铁器使用的初级阶段和各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具体到鄯善县境,年代应在公元前7~前3世纪,上接青铜时代,下限为西汉之前。
关键词: 鄯善县 早期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公元前

内容

考古学分类中的早期铁器时代是指铁器使用的初级阶段和各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具体到鄯善县境,年代应在公元前7~前3世纪,上接青铜时代,下限为西汉之前。
  就目前新疆史前文化遗址发现的基本概貌,探索这个问题的最好材料是洋海墓地,通过与邻近的焉不拉克墓地和察吾呼墓地考古文化相比照,对洋海铁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或许更深刻些。
  洋海墓地正式发掘之前,学者们将吐鲁番盆地的早期文化确定为早期铁器时代,这无疑是正确的。2003年在Ⅰ号墓地发掘216座墓葬,出土器物中和铁器沾边的只有一件铜铁复合带扣,并新发现了两种形式的二层台墓,出土的管銎铜斧、环首铜刀、带耳状的彩陶罐显然是青铜时代的器物,洋海Ⅰ号墓地分为3期,1、2期为青铜时代,3期为早期铁器时代,具体年代为公元前12~前5世纪。
  从焉不拉克墓地已发掘的76座墓来看,共有7件铁器出自3座墓葬,还有1座墓里出土了青铜针,但铜刀、铜镞、铜耳环和单耳敞口杯应是青铜时代的器物。焉不拉克墓地分为3期,确定时间为公元前13~前5世纪,分期类似洋海Ⅰ号墓地。
  考古工作者在察吾呼Ⅳ号墓地发掘了250座墓葬,仅出土了1件条形铁刀,墓地分为4期,时代为公元前12~前5世纪,并被明确认定为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墓地。
  上述三处都是大型氏族墓地,规模大,数量多,延续时间长,从青铜时代一直到早期铁器时代,这种情况的墓地在新疆还有很多。若不作分期,就笼统地将上述三处墓地出土的铁器分别定为最早年代是公元前13、11和12世纪,那一定是不科学的。
  新疆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开展得较早,其西部中亚地区的楚斯特文化和金麦里文化为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年代下限为公元前8世纪。其西北方向早期铁器时代始于斯墓泰(塞克)文化,为公元前8~前7世纪,北面的塔加尔文化属早期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8世纪。东面的中原地区沙井文化、卡窑文化为青铜时代晚期文化,终于公元前6世纪。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状况,将新疆的铁器时代年代定为公元前7~前3世纪是比较合理的。
  鄯善县境处在这一时间段的遗址和墓葬群比较丰富,已经过考古发掘的地点主要有苏贝希、洋海、三个桥等。
  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为竖穴和竖穴侧偏室,在墓地的布局上妻相对稀疏一些,中后期开始在地面上起封土堆。人在墓穴中的姿势仰身直肢,流行单人的一次葬和双人合葬,随葬的日用器皿如陶罐、木盆大多放置在头部前方或两侧,小件用具如铁刀、骨纺轮都随身携带,大件用品如弓箭、马鞍辔则顺放在男性墓主的身旁。有些墓主躺在带四条矮腿的木床上,但大多数还是仅在地上铺草席和毛毡,身上盖毛毯或毛毡,并且头枕皮制的小枕头。他们生前居住在土筑的半地穴式多间的居室里,这种房子的大门往往朝向南方,旁边有饲养牲畜的地方和用来制陶或木作的手工业作坊。房前有大片平地作为日常活动的场所,周围散布着许多大小窖穴,可能为贮藏食物(水、粮食等)之用。
  这一时期鄯善县境内的居民从各个方面都继承和享用着青铜时代的成果,人们在马的驯养以及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他们发明和使用了马鞍、带双环铜马衔的马辔头,驾驭马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的活动半径更大,可以轻而易举地去更远的地方,更大限度地取得生活资源,增进文化的交流。当时人类受益最大的是铁器的传入,由此人们可以制造出更加锋利的工具,但铁器形状延续了前期青铜器的造型。能看出这种交流的最好资料是前苏联学者20世纪50年代在阿尔泰山巴泽雷克所发掘的墓葬资料,年代为早期铁器时代的公元前4世纪前后,两地都殉葬完整的马匹,马鞍相似;服饰方面的假发、高帽饰、毛皮大氅、皮靴都有相同的样式;随葬的弓箭都拦腰砍断;有形状近似的竖琴出土;还有纹身的习惯……

知识出处

历史上的鄯善

《历史上的鄯善》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本书是一部记述鄯善历史变迁的图书,主要内容有鄯善史前文化、两汉、魏、晋时期、南北朝分裂与高昌建国、唐朝西州蒲昌府、柳中、蒲昌县、元明时期的鲁陈、清代鄯善、民国鄯善风云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