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发现西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810
颗粒名称:
一
分类号:
I267;TU;F426
页数:
5
页码:
4-8
摘要: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
关键词:
探险队
李希霍芬
探险家
荣赫鹏
喀什噶尔
内容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
……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吞没的期间。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单枪匹马的无名之辈,因为测绘了一条热带雨林中的河流或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程,可以一夜间扬名天下。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探险小说早已打破国界,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顿、美国记者斯坦利笔下的非洲,像他们的探险活动一样广为人知。而组织对探险队的救援,几乎与探险本身一样令人热血沸腾。解救、支援丹麦北极探险家的几个梯队的先后启程,受到整个北欧社会的关注。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所以,当19岁时(中学刚毕业)获悉有机会到遥远的巴库做家庭教师,他就毫不犹疑地踏上了离乡之路。这一机遇的背景,是瑞典实业家诺贝尔(即“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在俄国获得了开采石油的特许。家庭教师工作结束后,他以所有薪金为路费,到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考察旅行。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学习期间,曾师从于一些当时著名的学者,但对他影响最大的,首推柏林大学的地理学教授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男爵本人就是亚洲的探险家、旅行家,几乎走遍中国各行省,并到过台湾(1895年),著有巨著《中国》。李希霍芬对新疆有着特殊的兴趣,附带提一下:今天家喻户晓的名词“丝绸之路”就是他首创的。
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的支持下,开始了他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这次他将横穿亚洲腹地。离开德黑兰就一直向东,进入俄国后,又继续向俄领中亚前进。1890年12月,他由俄国的奥什(又译为奥希、鄂斯)进入中国新疆省,经亮噶尔前往喀什噶尔。2月14日,抵达中亚名城喀什噶尔。喀什噶尔曾被浩罕汗国的冒险家阿古柏占据达十余年。1877年才为清军收复。在此行的路线图上,喀什噶尔只是斯文·赫定中亚之行的极东折返站,尽管如此,短暂的喀什之行给他的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除俄国领事彼得罗夫斯基和英国青年马继业(即乔治·马嘎特尼),在喀什噶尔居留期间他还结识了英国军官、探险家荣赫鹏(即杨哈斯本)。时过30年,斯文·赫定在其《我的探险生涯》(又译为《亚洲腹地旅行记》)一书中,还真切地回忆起与荣赫鹏、马继业在喀什噶尔秦尼巴克(意为“中国花园”)中的初次会见;而荣赫鹏则指出: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具有科学探险家的全部素质。尽管荣赫鹏后来成为英国入侵西藏的谋主,但这一评价应该说是颇具穿透力的。
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边境,返回瑞典。他在伊塞克湖东岸的已经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克”的小城,祭扫了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坟墓。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中亚探险的先行者之一,两年前(1888年)再次赴中国首途时死于此处。以后的实践证明,无论在对罗布泊历史位置的考证及对西藏的探察,斯文·赫定都比这位长眠于湖畔的听涛人走得更远。
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地区,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住了一段时间,曾试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同年5月1日,再抵喀什。当他决定留在中国西部,而不像上次那样匆匆离去时,杜特雷依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失踪一年的杜特雷依的助手格伦纳特和维吾尔族向导帕皮巴依死里逃生回到喀什噶尔,向公众揭示了杜特雷依及其探险队的命运。
进入阿尔金山之后,杜特雷依一路向西南方前进,在无人地带艰苦备尝,终于到达青海藏区,并踏上了拉萨的北大门——那曲,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一开始是达赖喇嘛传下谕旨,下令阻止杜特雷依前进——他无意会见这些不速之客。他们无计可施,被困阻在长江江源地区。一天,在雨中,他们向一户藏民要求投宿,未被接纳,便命随行的哥萨克卫兵砸开院门,硬冲进民宅。次日清晨,杜特雷依发现两匹马被盗,于是便强夺了藏民两匹马充数。此行才走出不远,就被200余名愤怒的藏民追上。格伦纳特曾力图用担架把腹部受伤的杜特雷依抬走,但藏民抓住了他,拖了7英里,投入长江的激流。
为了怕遭到报复,格伦纳特和残众逃到玉树著名寺院拉布寺藏匿。到次年夏季,失去队长的格伦纳特才回到巴黎。法国政府及学术界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公正的:这一悲剧是由于探险队无视当地居民,才酿成惨祸,应自负全部责任。
至此,杜特雷依已不再需要寻找和救援。但斯文·赫定并没有改变他要留在新疆的决定,并于1895年2月17日他30岁生日之前两天离开喀什噶尔,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其遭际很快就表明,这次需要求援的正是他自己。关于杜特雷依及其探险队的命运及功过,那只能是另一篇学术论文的题目,然而从此后40年间斯文·赫定在新疆、西藏的探险活动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从杜特雷依的遭遇中吸取了受用终生的经验和教训。他在漫长艰难的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依靠当地群众,可以说,他一生中许多重要考察与发现都与其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斯文·赫定这次由叶尔羌河畔横穿沙漠抵达和阗河(即今和田河)的探险被称为“死亡之旅”。他大概是中外探险家中惟一做这种在沙海中由东及西的踏勘的。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他几乎陈尸沙海,经过苦苦支撑才获救于正巧路经和阗河畔的一支骆驼队。《亚洲腹地旅行记》中有关此行的章节,是全书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段落之一。
1899年,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及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国时期的重要遗址,并直接导致了1901年发现楼兰古城,此举使那幻影一样湮灭十几个世纪的古国复显于世,因而举世皆知。在此之前,赫定虽然也发现过丹丹乌里克(据说含义是“象牙房子”,即所谓“塔克拉玛干古城”)、喀拉墩等古遗址,但楼兰古城的发现,最终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探险家的世界性声望,为近百年来的丝绸之路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的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是以追踪斯文·赫定的足迹来展开自己的探险活动的,他步斯文·赫定后尘,发掘了丹丹乌里克、喀拉墩,他是手执赫定绘制的地图走进楼兰古城的。一般来说,斯文·赫定只是“发现者”,这是其考察探险的又一个特征。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华,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他比普尔热瓦尔斯基、杜特雷依都幸运。不知什么原因,拉萨简直使普尔热瓦尔斯基着了魔,他倾毕生精力,希望能进入西藏,但他从未能踏上拉萨的大地,瞻仰布达拉宫的姿容。他最大的愿望是置身于朝拜布达拉宫的虔诚信徒行列,但他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在130英里之外遥望目标。斯文·赫定则不但在西藏作了考察,有重要的地理发现,还成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座上客,为札什伦布寺所接纳。
此后,斯文·赫定转向中东和其他地方作探险旅行,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他一生事业的低谷。
知识出处
《发现西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在近十年间写的有关中国西部探险与发现的部分纪实之作,包括世纪之迷、秘境寻真、走向地平线三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