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铜 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368
颗粒名称: 三、铜 器
分类号: F426;G634;G633
页数: 2
页码: 1083-1084
摘要: (一)铜带钩、扣 早期铁器时代器物。1993年哈巴河县喀拉塔斯墓葬出土,钩长6.50厘米,扣长3.70厘米,宽1.50厘米。
关键词: 哈巴河县 博物馆收藏 战国时期 阿勒泰市 青河县

内容

(一)铜带钩、扣 早期铁器时代器物。1993年哈巴河县喀拉塔斯墓葬出土,钩长6.50厘米,扣长3.70厘米,宽1.50厘米。
  (二)素面铜镜 战国时期器物。1962年阿勒泰县克木齐古墓葬出土,直径6厘米,边缘突起一圈,弓形无座,通体无纹饰,制作精巧。战国时期中原流行,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三)铜刀 战国时期器物。1985年文物调查中,从富蕴县收集,残长21.4厘米,柄长9.10厘米,刃宽4.20厘米。
  (四)人面器足 1989年阿勒泰市北出土,共2件,通高16.20厘米,宽14.20厘米,额宽颌窄,略呈三角形,面部眼、眉、鼻、口形清晰可见。
  (五)Ⅰ式铜鍑 汉代器物。1983年哈巴河县东北铁热克提出土,器身为半球形,高圈足为倒置喇叭状,敛口、折沿、素面,通高65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55厘米,腹深42厘米,圈足高24厘米,足径23厘米,器重26千克。口沿之旁有双耳,腹部与圈足中部各饰凸弦一周,器身与器足分两部分铸造,然后焊接而成。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六)Ⅱ式铜鍑 两汉器物。1989年8月,从阿勒泰地质四大队收集。尖球状,折沿、深腹、素面、直耳,直耳旁又附加侧耳,高圈足有缕孔,口沿下带凸弦纹一周;通高37厘米,口径29厘米,腹深26厘米,圈足高6厘米,足径5.5厘米,直耳环直径6厘米,侧耳环直径2.80厘米。地区文物所收藏。
  (七)铜镜 中唐至宋器物。1982年秋哈巴河县西北境出土,一面带手柄,直径9.70厘米,厚1.70厘米,柄长8.40厘米,柄宽2.20厘米,镜重460克。镜背铸有人物、流云、鸟、龟、花卉等,人物相貌端正,举止文静,动物栩栩如生、花卉缠枝绕顶。造型工艺精湛、技巧娴熟。地区文物所收藏。
  (八)铜碗 清代器物。1989年征集于青河县,碗口直径10.20厘米,高5厘米,底径4.10厘米,底高0.80厘米。
  (九)铜壶 清代器物。1989年征集于青河县,高6.40厘米,底径7.20厘米。
  (十)铜盒 清代器物。1990年征集于青河县,长13厘米,宽9.60厘米,厚(高)5.30厘米。
  (十一)铜佛 清代器物。1988年征集于青河县,鎏金佛像高10.40厘米。
  (十二)宗喀巴铜像 清代器物。1986年征集于阿勒泰市,高7.10厘米。
  (十三)菩萨铜像 清代器物。1986年征集于阿勒泰市,高10.90厘米。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