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 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316
颗粒名称: 二、秦 腔
分类号: K825;C55;K265
页数: 1
页码: 1051-1051
摘要: 民国35年(1946),阿山专区秦剧团成立。隶属于陶峙岳将军所管辖的国民党骑六师骑六旅,成立时有演员36人。1949年9月25日随军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骑七师进驻阿山专区,驻地巴里巴盖。后易名为一八一团秦剧团。1952~1958年,平均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左右。演出最高年份是1957~1958年,每年演出都在350场左右,总收入在23万余元。
关键词: 广大人民群众 可可托海 解放军 中国人民 农十师

内容

民国35年(1946),阿山专区秦剧团成立。隶属于陶峙岳将军所管辖的国民党骑六师骑六旅,成立时有演员36人。1949年9月25日随军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骑七师进驻阿山专区,驻地巴里巴盖。后易名为一八一团秦剧团。1952~1958年,平均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左右。演出最高年份是1957~1958年,每年演出都在350场左右,总收入在23万余元。
  1958年,一八一团秦剧团在可可托海进行演出,因大雪封山,无法返回驻地巴里巴盖,在可可托海停留了3个月。共排演了40余部戏,演出100余场,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当地的业余文化生活。
  1959年,一八一团秦剧团调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改称农十师秦剧团。1975年6月,农十师秦剧团纳入地方管理,改称阿勒泰地区秦剧团。1979年,地区秦剧团排演了哈萨克民间传说叙事长诗《萨里哈与萨曼》,在自治区调演中获特别奖。
  1982年,地区秦剧团移交农十师,恢复农十师秦剧团建制。是年,西北五省区举办戏剧文艺调演,农十师秦剧团参加的剧种秦腔《萨里哈与萨曼》荣获一等奖。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