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2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推广
分类号: F326;F426;F323
页数: 2
页码: 1022-1023
摘要: 1950~1970年,专区在畜牧业生产、农业生产中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一是国营、公私合营牧场与各社队牧办对牲畜实行科学分群、科学管理、科学放牧、科学补饲,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渡春。二是逐步展开并深入进行牲畜品种改良,引进优良种畜,改单一的土种黄牛为黄牛、黑白花牛、新疆褐牛等群体结构;改大尾羊、山羊为大尾羊、新疆细毛羊、山羊、绒山羊等群体结构,使牛群体中的优良品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羊群体中的优良品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关键词: 福海县 农业技术人员 三分之一 畜牧业生产 群体结构

内容

1950~1970年,专区在畜牧业生产、农业生产中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一是国营、公私合营牧场与各社队牧办对牲畜实行科学分群、科学管理、科学放牧、科学补饲,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渡春。二是逐步展开并深入进行牲畜品种改良,引进优良种畜,改单一的土种黄牛为黄牛、黑白花牛、新疆褐牛等群体结构;改大尾羊、山羊为大尾羊、新疆细毛羊、山羊、绒山羊等群体结构,使牛群体中的优良品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羊群体中的优良品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多。三是大力开展并坚持进行畜疫防治,先后控制与消灭严重危害牲畜个体与群体的口蹄疫、马鼻疽、牛肺疫等传染病,控制了羔羊痢疾、牲畜体外寄生虫及可传染给人的布氏杆菌病,使整个牧区牲畜群体结构和个体质量都达到比较科学的水平。在农业生产方面,专区水利技术人员在各河道、河谷和有水源的山谷进行测量规划,开渠引水、筑坝拦洪、兴修水库,初步解决了河水上岸问题,使耕地面积扩大数倍。专区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应用技术的推广,引进各类品种对比试验,确定和选用适宜专区而且产量高的小麦、玉米、油菜、黄豆、豌豆、瓜果蔬菜新品种。遗传选种专家根据不同原种特点和地区实际,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的一、二、三、四、五号春小麦新品种,玉米阿单1号,水稻阿稻3号等新品种,经大面积推广后,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技术人员还与农民合作,推行合理密植、小畦灌溉、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品种复壮、套肥种、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浅耕细作为深耕细作。农机技术人员进行机耕、机播、机收,实行农业操作主要环节机械化服务,并逐步推行农机户标准化作业,彻底革除二牛抬杠、骑马撒种的传统耕作方式。
  1980~1989年,地区皮革厂制革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所制毛革两用服装进入国内、中亚市场。地区制毡厂研制的滚筒式熨革机毛毡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产品。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引进的“塑料大棚技术的利用与推广”项目,经推广应用,使阿勒泰市区和福海县城的蔬菜上市时间提早35~40天,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解决了当地春季吃菜难的问题。此外,地区汽车大修厂研制的小型奶粉加工成套设备,福海县科委研究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等,也都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
  1990年,富蕴、哈巴河县引进的低品位黄金堆浸技术,每1立方米矿石提取出2~3克黄金,10万吨级矿沙堆浸,其技术和生产规模在国内领先,两个县的年黄金产量均在万两以上。
  1991年,福海县科委组织实施“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推广低苗甜菜333.33公顷,平均单产达57.9吨,最高单产达112.5吨,总产量达1.93万吨,总产值274.62万元。,纸筒甜菜平均每公顷增产23.25吨。
  1991~1993年,地区科技情报所从内地引进“羊用内窥镜输精器”科研成果,在地区推广使用,提高小畜受胎率2.5~3个百分点,受胎率达97%。
  1993~1995年,地区科委组织和配合各科研单位与技术服务部门,在牧业重点推广“绒山羊杂交改良”、羔羊育肥;农业重点推广“小麦高产模式栽培”、“地膜玉米”、“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培”、“沟植沟灌”等一批开发性实用技术,推广面积达2.04万公顷。同时,还实施和推广叶面宝、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适用技术,推广面积为2.20万公顷。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