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矿勘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2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矿勘测
分类号: F426;G322;P618
页数: 2
页码: 1016-1017
摘要: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俄国学者克列门茨带领探察队,测量阿尔泰部分地形。宣统二年(1910),克列门茨考察阿尔泰山地质。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可可托海 阿勒泰 阿尔泰山 科技人员

内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俄国学者克列门茨带领探察队,测量阿尔泰部分地形。宣统二年(1910),克列门茨考察阿尔泰山地质。
  民国19年(1930),当地牧民发现可可托海矿,并采集矿脉裸露部分。民国24年(1935),苏联学者涅赫洛舍夫、斯托里亚兰2人,分别带队勘察克兰河以东至富蕴、克兰河以西至哈巴河地质地貌,并进行1∶50万的地质测量工作,填图矿化点8处。据牧民阿牙阔孜拜报,可可托海矿被填入图中。民国29年(1940),苏联特别地质考察队,勘探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并组织民工开采。民国32年(1943),地质学家李承三考察阿尔泰地质与金矿,绘出地质路线图,并撰写黄金资料简要报告。民国36年(1947),苏联地质工作者加森科,自富蕴至承化方向,进行测量和1∶20万填图,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次年,加森科在阿尔泰范围继续进行1∶20万测量工作。民国37年(1948),第五托拉斯阿尔泰工作组,把地质工作扩展到可可托海二、三、四、六号矿脉及卡拉苏一号矿脉。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境内地质矿藏资源的勘探、测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1953年,中国工作人员与苏联专家在青河、富蕴2800~2850平方公里地域进行1∶20万地质测量,并在库卫地区28平方公里进行了地质测量。1954年,可可托海矿地质工作人员,编写出阿尔泰山1∶20万综合地质图。1956年,北疆地质勘探大队(后改名701队),对可可托海矿三号矿脉又一次进行地质勘探。1957年,新疆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进驻阿勒泰,地质科技人员展开对阿尔泰山及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地质构造勘察、测绘、制图与研究。同年,国家地质部901队,对准噶尔盆地北缘进行航空物探工作,其中,阿勒泰航测面积6.50万平方公里。1958年,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地质706队在701队的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展开对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北部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
  1960年,国家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新疆工作站科技人员于阿勒泰城区及周围一带,进行各种比例尺测量,绘制地形图,埋设水准标石,建立测量标志。同年,阿勒泰专署水利科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勘察阿勒泰城南山势地形,为黑山头大水电站的建设提供详细资料。新疆科技人员以苏制1∶20万地图为基础,校正专区各县沿中(中国)蒙(蒙古)边境地带的地形地貌(1963年,中蒙勘界时,新疆科技人员又一次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和修正。地质706队发现库尔木图、库克提盖稀有金属矿床,并持续进行勘察)。1962年,地质四大队芮行健等编撰完成1∶50万的阿勒泰地质图、矿产图。1978年,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1979年,对阿勒泰专区进行1∶5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同年,地质四大队工程师陈颂光主编完成《阿勒泰地区矿产概况》。1981年,地质四大队地质工作者在阿尔泰山发现珍贵猫眼海蓝宝石、丁香紫宝石。同年,地区勘察设计队(原农十师勘测设计队)勘测引额济海工程,绘制1∶2000工程枢纽图,编制工程扩建设计任务书。
  1982年,武警部队派十五支队,以后数年又派五支队、六支队、八支队,连续在阿勒泰地区钻探、勘察、测量,进行水文、地质填图工作,提出砂金资源数据。同年,可可托海矿地质工作者发现“额尔齐斯石”。1983年,新疆地矿局地质工作者发现“青河石”。1984年,国家“305”课题勘察组一批地质专家、学者进入阿尔泰山,进行大规模、高科技矿产资源综合研究。198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工交处地质工作者,调查发现北屯硅藻土矿。同年,经地质四大队5年的普查、初勘,查明喀拉通克铜镍矿一号岩体储量,发现10个以含铜镍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是年,新疆地质勘探公司物探队历时5年,在阿尔泰山南缘开展并完成1∶5万探查工作,化探找矿面积1万平方千米。
  1986年,中科院在阿勒泰地区实施遥感飞行勘察工作,飞行区域1万平方千米圈定多处金、铜、锡成矿靶区,初次发现阿尔泰岩金矿。是年,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矿产资源政策规划主持人查尔思·约汉森博士和美国东西方开发公司克拉克博士来阿勒泰地区考察,进行成矿预测和矿产开发方案优选。1987年,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主任童庆禧带领的“遥感找矿专家组”一行12人,抵达阿勒泰,检查国家“305”项目进展情况,验证上年航测取得的资料,安排当年8月的航测任务。是年,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张湘炳等科技人员在地区发现原生金矿,即在26公里长的范围内有14条金矿脉,品位达到工业矿体要求。是年,第四地质大队、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地矿部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科技人员联合勘察,发现萨尔布拉克、多拉纳萨依两处含金构造。
  1990年,地质四大队发现大型矿床30多处,中型矿床40多处,小型矿床、矿点300多处,探明50多种有用矿产及30多个矿种和100多处产地的工程储量。是年,706队探明多处稀有金属矿床,其中大型稀有金属矿1处,中型稀有金属矿3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10余处,并探明大型、中型铁矿各1处,小型砂金矿3处,大型、中型铅锌矿各1处,小型岩金矿1处。是年,武警部队勘察队查明哈巴河县恰奔布拉克金矿,并向该矿开采提供服务。1991年,承担准噶尔测区测绘任务的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的60多名测绘人员抵达阿勒泰地区。年末,完成该地区的大地测绘任务。1994年,地质科学工作者历时4年,编成并出版《新疆喀拉通克一号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一书。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