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三反”、“五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92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三反”、“五反”
分类号: D262;D630;D261
页数: 1
页码: 792-792
摘要: 1952年3~7月,阿山专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关键词: 群众基础 反盗窃 福海县 领导干部 哈巴河

内容

1952年3~7月,阿山专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专区分三种情况:专区和承化县机关干部条件、群众基础比较好,在领导干部带头检查以后,一般干部自行交待,然后有重点地组织检查、落实,打“老虎”。布尔津、吉木乃、哈巴河、富蕴县干部骨干比较少,群众基础差,领导检查以后,号召干部交待问题,交待多少算多少,启发退赃,不打“老虎”。青河、福海县县委尚未成立,未进行“三反”斗争。承化等县的乡、区干部中的“三反”斗争,采取开会和集中学习的办法,检举、坦白、检查问题。专区及承化县机关单位的“三反”斗争,经历了5个阶段:动员报告,学习文件;领导干部带头检查,干部进行民主检讨;组织力量,集中“打老虎”;追赃结案,处理问题;总结善后,制定制度。地委及专区机关共324人参加“三反”学习,划分10个小组,集中住宿。这次运动,全专区有340人交待问题,其中贪污100~500元者90人,500~1000元者22人,1000~5000元者21人,1万元以上者4人。
  “五反”(工商界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主要在承化市区商民中进行。承化市区是专区商业活动的中心,有商户234户,最大资本为人民币800余元,最小的为30~50元,另有小摊贩76户。“五反”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偷漏税款。群众意见比较多的是当时市镇上几家水磨户往面粉中掺砂子。这次运动,对偷漏税户、掺假水磨户进行了教育,补交了税款,检查和改正了掺砂子的错误行为。布尔津、吉木乃、哈巴河、富蕴4县无大商户,小商户亦为数甚少,只进行了宣传教育。青河、福海县商户更少更小,没有开展此项运动。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