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布尔津商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504
颗粒名称: 二、布尔津商贸
分类号: D925;F326;F323
页数: 1
页码: 503-503
摘要: 布尔津处于阿山各地交通枢纽,民国14年(1925)前后,这里有商家20~30户。其中,汉族商家中较大的有郜宪林,河北人,民国18年(1929)在布尔津开设一个门市部,雇有1个店员、2个哈萨克族工人,资本约2000只羊,以牧区贸易为主。民国22年(1933),郜家集中1200只羊、200匹马、60头牛准备赶往吉木乃边境换货时,恰遇马赫英窜扰,牲畜被抢,继而破产,后返回内地。
关键词: 门市部 哈萨克族 阿不都 布尔津 吉木乃

内容

布尔津处于阿山各地交通枢纽,民国14年(1925)前后,这里有商家20~30户。其中,汉族商家中较大的有郜宪林,河北人,民国18年(1929)在布尔津开设一个门市部,雇有1个店员、2个哈萨克族工人,资本约2000只羊,以牧区贸易为主。民国22年(1933),郜家集中1200只羊、200匹马、60头牛准备赶往吉木乃边境换货时,恰遇马赫英窜扰,牲畜被抢,继而破产,后返回内地。继郜宪林之后有商人房树林(郜的表弟),河北人,雇有2名店员,3名哈萨克族工人。民国21年(1932)约有40~50两黄金的资本,到民国33年(1944)资本已增至300~400两黄金。“三区革命”爆发后,房携带黄金返回内地,留下的门市部后来被劫掠一空。朱学敏,民国22年(1933)到布尔津,是磨坊主兼营商业,雇有长工短工10多人。民国36年(1947)破产,为苏联人洗羊毛打包当工人,1949年,重新开店经商。少数民族商家中,较大的有维吾尔族商人阿不都拉洪,民国10年(1921),从喀什骑毛驴到布尔津,人称“乡约”,掌管县城的水利、土地及一般民事诉讼等,种有一戽地,开设1个中等规模的商店,还有畜力磨坊1座。阿不都热合满,“十月革命”后从苏联迁来,哈萨克族人,共有牲畜2000~3000头,是牧主兼营商业。到民国34年(1945)前后拥有7个门市部,1个收购站,2个洗毛场和1辆汽车,雇有会计、出纳、店员及各种雇工50余名,每月发工资。在阿不都热合满手下经商的人也不少,他们经商范围遍及阿山各县。
  民国6年(1917)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非法在布尔津派驻2名“商业”官员,当地商人如需贩货就与他们接洽,由其安排带规定的货物到吉木乃边境找规定的商号换货。民国17年(1928),苏联政府派人接管此项工作,但仍只管接洽,不直接买卖。民国22年(1933)后苏联在布尔津设立贸易公司,将阿山畜产品在此集中后主要运往苏联,而百货商品也几乎完全由苏联运入,即使是国内出产的茶叶,也是苏联转口销售到布尔津的。布尔津及阿山各地畜产品到吉木乃交苏后由苏方给以记账凭单,然后可回布尔津提货。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