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料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092
颗粒名称: 一、油料作物
分类号: F326;F323;F426
页数: 1
页码: 253-253
摘要: 1959年前,境内种植的油料作物以本地土种胡麻、油菜为主,从1960年起相继引进伊垦一号油菜、拜城黄油菜、先进工作者油葵等,使境内油料种植发生了很大变化,产量亦不断提高。
关键词: 福海县 阿勒泰 种植面积 布尔津县 原产地

内容

1959年前,境内种植的油料作物以本地土种胡麻、油菜为主,从1960年起相继引进伊垦一号油菜、拜城黄油菜、先进工作者油葵等,使境内油料种植发生了很大变化,产量亦不断提高。
  (一)胡麻 民国时期即有种植,新中国成立以来,做为农家品种,各县及农牧团场一直种植。产量比较稳定。
  (二)“伊垦一号油菜” 1960年引进,原产地新疆伊犁。1964年以前福海县常年种植面积在200公顷左右。1964~1970年达到500公顷。富蕴、布尔津县、地区二牧场、阿勒泰县在1970~1979年每年种植面积也有6~7公顷。一般每公顷产750~1500千克。
  (三)“拜城黄油菜” 1970年引进,原产地新疆拜城县。本地种植面积26.67公顷左右,主要分布于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也有小面积种植,1985年后停种,一般每公顷产855~1125千克。
  (四)“奥罗油菜” 1978年引进,原产地加拿大。1978~1979年全地区种植面积466.67公顷左右,其中福海县种植面积最大。每公顷产475~1875千克。
  (五)“先进工作者油葵” (又名先进生产者、派列多力克),1958年,二十八团开始种植,1978年,地方引进,原产地苏联。1978年,阿勒泰地区种植580公顷,1979年种植653.33公顷,1980年种植733.33公顷,1981年种植1045公顷。1982~1988年,每年播种面积1333~2000公顷。1989年种植2527.33公顷,1990年种植2521.93公顷,1991年种植2527.33公顷,1992年种植2580.87公顷,1993年种植3112公顷,1994年种植4533.33公顷,1995年种植1747.67公顷。该品种为本地区主栽品种,生育期110~115天,一般每公顷产1500~2250千克。
  (六)“新油二号” 1979年引进,原产地新疆农科院。1979年阿勒泰县种植面积200~266.67公顷。一般每公顷产750~1500千克。
  (七)“新油一号” 原产地新疆农科院。1983年引入,在阿勒泰、布尔津县有小面积种植。1989年种植面积227.47公顷,1990年372.53公顷,1991年203.2公顷,1992年350.27公顷,1993年206.67公顷,1994年逐渐减少,一般每公顷产750~1500千克。
  (八)“新油三号” 1987年引进,原产地新疆八一农学院。1987年少量试种,在阿勒泰市和哈巴河县两地试点,每公顷产分别为1500千克和2250千克。
  (九)“新葵2号” 1991年引进,原产地新疆农垦科学院。1992年,阿勒泰地区种植178.87公顷,1993年种植580公顷,1994年种植973.33公顷,1995年种植1917.8公顷。生育期105天,一般每公顷产2250~3000千克,高产田可达3750~4500千克。
  1956年,二十八团农业试验站黄祖忠从东北引进大豆种植并在连队推广。布尔津县60年代亦有种植。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