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0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分类号: F426;F326;F127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1980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批转阿勒泰县克木齐公社牧业办公室对所属生产单位实行“三包一奖”实施方案(草稿)。“三包一奖”内容:(1)包工:按各类牲畜的不同情况规定年工日,按群计工(规定各类牲畜畜群数量,用工数及工日数);(2)包产:按牧业队年末存栏各类牲畜定产。
关键词: 哈巴河县 阿勒泰地区 责任制 三包一奖 牧区经济

内容

1980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批转阿勒泰县克木齐公社牧业办公室对所属生产单位实行“三包一奖”实施方案(草稿)。“三包一奖”内容:(1)包工:按各类牲畜的不同情况规定年工日,按群计工(规定各类牲畜畜群数量,用工数及工日数);(2)包产:按牧业队年末存栏各类牲畜定产。指标:①成畜保活率,②繁殖成活率,③畜产品;(3)包费用:年初确定全年生产费用(牲畜医药费、盐硝费、运输费等)和管理费等,实行节约归队(不得挪作他用),超支不补(从应分配中扣除);(4)奖励:从包产的三项指标超产部分的60%归队所有,从中提取现金或实物奖励承包者;超产部分的40%交牧办;人为造成的减产,罚减产部分的5%~10%。牧业队的基本建设如修缮住房、畜圈、库房、机房及灌溉草场等工作也按照任务实行包工包费用;牧办与生产单位执行“三包一奖”责任制,年初鉴定合同,年终清理结算,总结经验,讨论修定签定下年的合同。
  牧办下放给生产队的自主权有:(1)牧办将一年公益金的60%按各队人口多少分给各队,由队掌握使用,年终向牧办报账;(2)给各队50只肉食羊的处理权限,作为解决特殊需要使用;(3)在保证完成基本生产任务前提下允许各队自行组织调剂劳力从事副业生产如捕鱼、打猎、采药、编织等,收入归队所有。
  1981年4月,阿勒泰地委在哈巴河县春季牧业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各县可以选点试办牧业队核算。会后,哈巴河县萨尔塔木公社试办“公社所有,社队两级管理,统一计划,统一提留,收支权归队,以队分配的办法”,但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公社所有制未能改变,改革只是枝节的修补。1982年,福海县阔克阿尕什公社试行“牲畜大包干到组”责任制,利益比较直接,受到群众欢迎。1983年9月,根据中央文件精神,阿勒泰地区确定各县选点试办牲畜承包到户责任制。会后,布尔津县窝依莫克公社牧一队、哈巴河县齐巴尔牧场牧二队、吉木乃县喀尔交牧场、青河县草原站等单位首先试办。因这种责任制符合牧民的愿望,部分非试点公社也要求实行承包到户。年底,吉木乃、青河、布尔津等县将这种责任制形式全面铺开。
  1984年7月,在地区牧业工作座谈会上,针对牧民中仍存在承包畜和自留畜界限问题,提出在牧业队试办牲畜折价归户责任制,因认识未获一致,最后没有写入会议纪要。但到年底,阿勒泰市、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青河等县先后做出决定全面推行牲畜折价归户责任制,福海、富蕴两县随后也实行折价归户。到1985年6月,全地区集体、国营牧场全部实行折价归户经营。折价归户集体牲畜146万头(只),折价3952万元,归15935户牧民经营。地区行署规定,牲畜折价归户的价格一律按人民公社化时牲畜入股的价格计算,除改良畜作价可略为提高外,一般不得任意提高。牲畜作价款分年归还,最长归还期限10年。
  1986年,自治区在阿勒泰市召开了《加快发展北疆牧区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区发展的经验和不足,重申了发展牧区经济的战略意义;确定了牧区经济要坚持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制定了向牧区倾斜的政策,决定增加牧区的投入,加快牧区基本建设进程。会议还提出了实现畜牧业“五个转变”(即逐步由游牧向定居、半定居转变;由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向科学养畜、科学管理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的自然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变;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工作思路。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