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乌梁海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7963
颗粒名称: 二、乌梁海人
分类号: F426;G633;F326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清代,准噶尔部退出阿尔泰山南北之后,乌梁海部一直生活在这一区域,成为今天境内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乌梁海 阿尔泰 青河县 科布多 富蕴县

内容

清代,准噶尔部退出阿尔泰山南北之后,乌梁海部一直生活在这一区域,成为今天境内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梁海部,早期分布相当广阔,东起黑龙江、西至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森林地带均有牧户。明末清初,在蒙古诸部之北、散处山林,隶属于喀尔喀、准噶尔诸大部。之后,一分为三,即唐努乌梁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乾隆年间,阿尔泰乌梁海分布在“科布多之西,东额鲁特,东南札哈沁及布勒根河新土尔扈特,哈弼察克新和硕特,南和博克萨里旧土尔扈特,东北杜尔伯特,北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其间。光绪九年(1883)中俄重勘科塔边界之后,科布多帮办大臣额尔庆额又绕北山道大彦淖尔安插乌梁海两翼部落,以库尔木图河、牙马特、卓尔特、西里布拉克为夏牧场,以汗德尕特河、塔里雅河、青格里河、乌龙古河为冬牧场。而哈巴河仍由塔城置戎。清朝时期,阿尔泰乌梁海设有7旗,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左翼贝子旗主要分布在承化县喇嘛召、克兰河西岸和克木齐等地;阿克索彦旗主要分布在承化县克木齐和苛苛苏一带;喀拉索彦旗主要居住在布尔津县禾木和喀纳斯一带;买楞盖旗主要分布在承化县的拉斯特和巴里巴盖等地;右翼贝子旗主要分布在青河县的大小青河一带;库克蒙恰克旗主要居住在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附近,以及哈巴河县的白哈巴、承化县盐池、青河县的拜兴等地;沙鲁勒旗主要分布在富蕴县的库尔特和苏普特等地。光绪三十年(1904)设科布多办事大臣,驻承化寺办理政务,阿尔泰乌梁海受其管辖。民国初年,将科布多办事大臣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阿尔泰乌梁海属阿尔泰办事长官管辖。民国政府先后晋封阿尔泰乌梁海左右两翼贝子、王公等。民国元年(1912)之后,俄国企图吞并阿尔泰,挑起科阿战争,造成阿尔泰局势紧张。民国7年(1918),颁发阿尔泰乌梁海七旗扎萨克银印。民国8年(1919)设阿山道,划归新疆行省管理。民国20年(1931)新疆省政府颁发阿尔泰乌梁海左、右翼盟长印。
  清乾隆年间,阿尔泰乌梁海约有9000人。民国初年,左翼贝子旗有1000多户,喀拉索彦旗、阿克索彦旗、买楞盖旗各有200多户。右翼贝子旗有500多户,库克蒙恰克旗有400户、沙鲁勒旗有200户。按每户5人计,则有1.3万多人。三四十年代经战乱、饥荒等人口失散。至新中国成立后,人口逐渐恢复。1982年统计,共有4000多人。其中,阿勒泰县有1700人,布尔津县有1300人左右,富蕴县有200多人,青河县有500多人,福海县有100多人,哈巴河县有400多人。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