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7510
颗粒名称: 周彦
分类号: D262;D261;D630
页数: 2
页码: 615-616
摘要: 周彦(1916.2~1992),男,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中专文化程度,1940年在延安参加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曾担任过图书馆馆员、专署秘书、民政厅科员。1947~1950年,先后在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任干事、秘书。1950年5月,由部队调至中共中央西北局,同年9月调来新疆,先后任沙湾县委副书记、塔城县委书记、和布克赛尔县委书记、地区“五七”干校校长、塔城地委统战部长。
关键词: 县委书记 改善人民生活 民族地区工作 和布克赛尔县 落实干部政策

内容

周彦(1916.2~1992),男,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中专文化程度,1940年在延安参加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曾担任过图书馆馆员、专署秘书、民政厅科员。1947~1950年,先后在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任干事、秘书。1950年5月,由部队调至中共中央西北局,同年9月调来新疆,先后任沙湾县委副书记、塔城县委书记、和布克赛尔县委书记、地区“五七”干校校长、塔城地委统战部长。1983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干部待遇,住进乌鲁木齐干休所。1992年病逝,享年76岁。
  周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靠边站”多年,1972年恢复工作,1973年再次出任和布克赛尔县委书记。这期间虽然在特定条件下的县“军管会”已经撤销,由兵团农七师派出的“工宣队”干部全部撤走,但是地方干部中蒙受不白之冤和“靠边站”的仍有几十名。周彦上任后,立即设身处地为这些身在困境中的干部着想,他不畏那时“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压力,敢于坚持真理,明确提出:不管有多大困难和阻力,县委对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工作也要坚持抓到底。接着他又提出了落实干部政策的具体要求:对过去受批判审查没有结论的,要尽快做出正确结论;已做结论处理不正确的,要改正过来;停职“靠边站”和下放劳动的,要安排工作。周彦是个主意坚决、说一不二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排除“左”的思想干扰,坚持有错必纠,抓紧落实干部政策,纠正冤错案件。在他的关怀和努力下,一批原来担任县党政各部门领导职务的老干部很快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的名誉得到恢复,心情舒畅地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促进安定团结和实现全县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周彦深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大家赞誉为“各族干部的知心人”。
  周彦有丰富的民族地区工作经验,善于做民族团结工作。他在讲民族团结重要性时,总是强调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团结是大局,是胜利的保证,并能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关怀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进步,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他经常给大家讲:“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要发展生产,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50年代和70年代,他在和布克赛尔县两任县长书记近6年期间,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尽心竭力,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
  长期以来,周彦无论在工作和个人关系上,都和少数干部同志相处得很融洽,彼此感情很深厚,堪称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周彦胸怀坦荡,克己奉公,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办过一件利己的私事,也不允许家属亲友利用他的地位谋取私利。他崇尚节俭,厌恶任何的奢侈和浪费,生活艰苦朴素。他一家人从吃到穿,从住到行,样样都注重节俭,不讲究排场,不追求享受。和周彦长期共事的人看得清楚,在他身上没有一点特殊化的影子,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起了一个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知识出处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9

本志客观地记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各族人民战天斗地,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业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