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那仁和布克牧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337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那仁和布克牧场
分类号: F426;TV213;F276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位于和布克赛尔镇西16.5公里,东与莫特格乡、和什托洛盖镇接壤,西与额敏县交界,南与托里县、克拉玛依市毗邻,北与铁布肯乌散乡相连,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1992年,辖4个牧业生产队、3个农业生产队、8个自然村,有村民497户,2491人,其中蒙古、哈萨克族分别为1513人、741人。场部驻那仁和布克村。
关键词: 公私合营 额敏县 和布克赛尔 梅花鹿 牧业生产

内容

位于和布克赛尔镇西16.5公里,东与莫特格乡、和什托洛盖镇接壤,西与额敏县交界,南与托里县、克拉玛依市毗邻,北与铁布肯乌散乡相连,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1992年,辖4个牧业生产队、3个农业生产队、8个自然村,有村民497户,2491人,其中蒙古、哈萨克族分别为1513人、741人。场部驻那仁和布克村。
  “那仁和布克”是由蒙古语两部分组成的,“那仁”由“乃仁”音转而来,是“细长”之意,“和布克”是“梅花鹿”之意,全名汉译为“细小的梅花鹿”。场名是由场部以东的那仁和布克郭勒河得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起称乃仁和布克,是土尔扈特部落居住地之一。1957年,先后建立科克布吉力特和也尔屯吾落两个公私合营牧场。1959年,两牧场合并为公私合营的一牧场。1966年,与公私合营二牧场合并,仍称公私合营第一牧场。1980年,一牧场改为地方国营。1984年,改名为那仁和布克牧场。
  场境以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在2600~500米之间,北部为哈同山和铁布克山西南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山地坡度大,为夏、春、秋牧场;南部为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赛勒克特山和哈尔赛克山西半部,地表无径流,为冬牧场。有可耕地面积0.58万亩、林地面积1.44万亩、草原面积27.14万亩、戈壁荒滩面积153.3万亩。土质主要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土、暗栗钙土、栗钙土。
  场境水资源集中在北、西部,北部的和布克河上游自西北向东南随境流过、西部境内有白杨河自北向南流过,还有4条较大的河流;中部主要为泉水,有地泉37眼。主要水利工程有蓄水0.1万立方米的小水库1座、机井3眼、人工渠16.4公里。
  该场以牧为主,兼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副业。是和布克赛尔县的牧业生产基地之一。1992年粮食总产354吨,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54317只(头),其中羊48771只、牛2621头、改良牛40头、马2143匹、骆驼671峰、其它牲畜71头,建有草库仑3.2万亩。场境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黄羊、盘羊、野山羊、狼、狐狸、熊、旱獭、草兔、石鸡、雪鸡等。乡镇企业有年产煤6万吨的煤矿,以及石灰石矿、建筑队。
  场内有基层供销社、粮站、信用社各1处,畜产品收购站、代销店各2处;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250人,教职员工40名;有银行营业所、邮电所各1处;有放映室、图书室各1处;有卫生院1所、兽医站1处、年配种2500多只母羊和小畜配种站1处。场部与和布克赛尔镇有砂石路相连,另外和什托洛盖镇至额敏县的简易土路横穿场境的南部。场至各村(除额木根村外)均有简易道路相通。
  1992年各牧业村:
  那仁和布克村,1978年建村。是场直机关驻地,有90户,524人。辖那仁和布克村和3个牧点。
  布德恩江村,场农业一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57户,277人。辖布德恩江村和1个农点,4个牧点。
  库尔旦夏尔村,场农业二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31户,112人。辖库尔旦夏尔村和3个牧点。
  图拉村,场农业三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25户,153人。辖图拉村和2个牧点。
  额木根村,场牧业一队驻地,1966年为牧场的指挥部驻地,1982年建村。有78户,398人。辖额木根村和15个牧点。
  乌兰浩硕村,场牧业四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49户,318人。辖乌兰浩硕村和10个放牧点。
  阿尔合拉特村,场牧业三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101户,521人。辖阿尔合拉特村和23个牧点。
  伊克托里村,场牧业二队驻地,1982年建村。有66户,398人。辖伊克托里15个牧点。

知识出处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9

本志客观地记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各族人民战天斗地,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业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