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藏北凯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186
颗粒名称: 五十一
分类号: I267;C55;D267
页数: 11
页码: 595-605
摘要: 熄灯号吹了好一阵,战士们大都已经入睡。先遣连驻地周围寂静无声。
关键词: 毛主席 反动派 指导员 金珠玛米 去休息

内容

熄灯号吹了好一阵,战士们大都已经入睡。先遣连驻地周围寂静无声。
  杨卫国查完了铺,又去查哨。他背着手枪,顺着石梯小道慢慢向一号阵地走去。山风呼啸,寒气逼人。杨卫国在明净的月光下,顶风冒寒不断向又高又陡的阵地上攀登。这两天他的腿肿得更厉害了,上这样的陡坡的确感到有些吃力。他对自己说:“今晚上就是爬也要爬上去,不信就战不胜什么高原病!”
  杨卫国从这条石坡路到阵地上去,已经有了经验。上这样的山,脚步不宜迈得过大,也不能太快,喘气要均匀,中途不要停顿。现在,他就是这样坚持着向上走,走了好久才来到哨位前。他喘了口气,抬头望了望站立在山峰上的哨兵。上面发出了问话:“谁?”
  “我。”
  哨兵听出是指导员的声音,就没有再问口令。
  碉堡前依着墙壁站哨的是张志德,他见杨卫国走到跟前,知道是查哨来了,便关切地说:
  “指导员,你的腿都肿了,还来干什么?我们已经安排好了。”
  “困难任何时候都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和勇气,最后总是能克服的。”杨卫国说着走了过去。
  “是啊,”张志德愉快地笑了,“有党有毛主席领导,我们什么困难也不怕。”
  听了张志德的答话,杨卫国想起这几天他的腿肿得比较严重,以前他一直瞒着没讲,还是医生逼着他作了一次检查,才发现的。连忙问道:“你为什么跑来站哨?我不是给你们排长讲了,不要你上来吗?”
  “排长讲过了。”张志德说,“可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啊。”
  杨卫国注视着张志德说:“休息治病也是任务嘛!”
  “看你的腿都肿成啥样子了,还成天工作,一分钟也不休息。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再困难我也能顶得住。”张志德说。
  杨卫国没有说的了。多好的同志啊!杨卫国了解张志德,他父母亲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他在一家工厂里当学徒,成年累月受资本家的虐待折磨。天津解放后,他参加了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里,不管行军打仗,再苦再累从不叫苦。革命的烈火已把他锻炼成一个坚强无畏的战士了。杨卫国关切地问:“你是怎么上来的?”
  张志德说:“郎久送我上来的。”
  杨卫国问:“他没上来吗?”
  “我们把人员搭配开了,两班倒,他明晚站哨。”张志德说,“这样,都可以轮流休息一夜。”
  杨卫国问:“怎么样,碉堡里冷吗?”
  “刚睡进去大家还吵着热呢。”张志德说,“下面干羊粪垫了尺多厚,上面野羊皮铺了好几层,不冷。”
  碉堡里的王吉成听到指导员和班长在说话,坐了起来,在里面叫指导员。杨卫国听到叫声走过去问:“叫啥,冷得睡不着了吧?”
  “冷?”王吉成笑着说,“刚才都热得出汗呢。”
  “吹牛!”
  杨卫国边说边揭开用麻布口袋和羊毛缝制成的棉门帘,伸进头去看。
  王吉成说:“不信,你用手摸摸看!”
  杨卫国用手摸了摸,果然不错,被窝里很暖和,也许是水壶起了作用。他笑着说:“你不要高兴,现在暖和,到下半夜就会冷得你发抖。”
  王吉成愉快地说:“不会的,铁塔等一会就给我们送暖水壶来了。下半夜,我站完哨,再下去灌一次开水,保险没问题。”
  杨卫国问:“你刚才叫我有事吗?”
  “指导员,我们班长现在站都站不住了,你看他站哨都是靠着碉堡的。”王吉成低声说,“刚才我要替他,他说什么也不肯。我建议,你给他下个命令,下次再不能让他来了。”
  “我知道了。你快睡下,感冒了不好。”杨卫国伸手在他头上轻轻按了一下。
  王吉成把头一缩,钻进被窝里去了。其他几个战士早已呼呼打鼾,睡得正香。杨卫国把头缩回来,用手严严实实地掖好门帘,这才放心地转身走开。他想,看来一班这个办法还真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啊!
  杨卫国兴奋地顺着石梯往下走了几步,又突然停下,转过头来望着张志德靠着碉堡的身影。他想让他回去休息。但立即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再站一班吧,明天再和他谈谈心。随即顺着石梯小道,由一号阵地慢慢来到二号阵地上。站哨的是一排长万明。杨卫国一见,心里更是高兴,我们的干部总是事事带头,以身作则。他问:“一排长,这是几班的哨?”
  “三班。他们病号多,我来顶一班。”万明回答。
  杨卫国说:“万明同志,你们排病号比较多,要注意照顾他们的身体,适当调整一下站哨人员。”
  万明说:“刚才还和我争哩,病号都要求来站一班哨,我没同意。”
  “同志们的情绪很高,精神很好。这种革命热情是很可贵的,我们应该用道理说服他们,爱护他们。……”
  杨卫国正说着,前面“叭哒”“叭哒”地走来两个战士。仔细一看,原来是二班的两名病号。万明问:“孙亮,你们两个到哪里去?”
  孙亮一看是排长和指导员,心想,来得不是时候。他照实说:“排长,我们想来站班哨。”
  万明说:“快回去!脚都肿成那个样子了,还跑来站哨。”
  “我们两个换着站,不碍事。”两个战士不愿走,仍然站在那里。
  “三个、四个也不行!”万明一点没松口。他停一下接着说:“晚上不是讲了,病号都休息吗?”
  孙亮见排长不同意,把脸转向杨卫国说:
  “指导员,支部要我们加强战备,还要向疾病作斗争,站哨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呀。你说,我们站班哨应不应该?”
  杨卫国笑着说:“支部号召大家加强战备,和高原病作斗争,可是并没有要求病号都来站哨呀!”
  站在孙亮后面的一个战士说:“我们这是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呀!”
  杨卫国说:“目前,遵守治疗的要求,早日把病治好,适应高原环境,投入战斗,这才是你们当前应采取的实际行动。”
  本来两个战士想求得指导员的支持,可是指导员和排长一样,不同意,便忍不住咕哝道:
  “有的同志站双班,我们却躺在铺上休息。这点病算得了什么!”
  “今天晚上的哨已经安排好了。我顶一班。小医生说他来站一班,够了。快回去睡觉吧。”万明语气和缓了些,劝说这两个战士回去。
  杨卫国见两个战士还是不肯走,就接着万明的话说:“你们回去睡觉,也是积极的行动,这是为了今后战斗的需要啊!”不等两名战士开口,他接着用命令的口气说:“走!我送你们回去。”
  两个战士见不回去是不行了,只得转过身互相搀扶着慢慢往回走。他们知道,这是领导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心里感到热呼呼的。
  杨卫国跟在他们后面走了一截,见两个战士确实回去了,才转弯拐上另一条蛇形小道,慢慢向三号阵地走去。离哨位还有好几十米,哨兵就发出了问话。站哨的显得十分机灵,听话音杨卫国已辨别出是小刘。他加大脚步走过去,问:“小刘,怎么样,能坚持吗?”
  “能!”小刘回答得很干脆。
  杨卫国问:“你身上的伤好利索了?”
  “好利索了。”小刘怕杨卫国不相信,故意把袖子推上去,露出一条胳膊说,“不信你看看!”
  杨卫国一见小刘那股子刚强劲,忍不住笑了,接着问:“谁接你的哨?”
  “陈根元。”小刘说,“他们炊事班太忙,今天我把他们这班哨顶过去算了。”
  杨卫国说:“不,等会我来顶一班。”
  小刘说:“不用了,两班哨算得了什么,再加一班也没问题。”
  杨卫国又向另一个哨位走去。离哨位老远就听见赵虎在那里大声说话。他想,可能又是为了病号争着站哨的事情。走过去一听,果然不出所料。赵虎正装出生气的样子,站在那里,批评一个战士:“谁叫你来的?”
  “我自己。”答话的是周海,他说得挺精神。
  “看你拄着一根棍子,能站哨吗?”赵虎的口气缓和了。
  “连长,我敢向你保证,没问题!”周海精神抖擞地挺着身子站在赵虎面前。
  “没问题?你把棍子扔掉,走几步我看看。”赵虎说。
  周海果然扔掉手里的棍子,走了几步又转过身走回来,说:“连长,你看怎么样,行吧?”
  “不行!”赵虎故作严厉地说,“无组织无纪律,医生的话都不听。快回去休息!”赵虎最后一句话,带着命令的口气。
  战士们都熟悉他们的连长,虽然有时脾气不好,但爱护战士。打仗坚强勇敢毫不含糊,吃苦耐劳更是领先。在同志们闹病的这些日子里,他总是和战士们一起顶班站哨,战士们都很尊敬他,心疼他。周海是想把连长换下去休息,可连长却命令自己回去休息。他还想再说两句,还没开口,战士冯刚又从后面呼哧呼哧地走了上来,气呼呼地说:“班长,你不遵守制度,违犯纪律,我有意见。”
  周海愣住了,问:“我违犯什么纪律了?”
  “站哨。”冯刚气还没消,急着说:“没你的哨,跑来干啥?”
  冯刚一句话把周海问住了。但他看看眼前的指导员和连长,又觉得站哨的理由很充足,接着冯刚的话说:
  “现在指导员、连长他们每晚上都顶班站哨,我这算得了什么?”
  “周海同志,冯刚说得对,有病就应该休息嘛!”杨卫国在一旁一直没吭声,这时插了一句。
  “指导员,我知道,你的腿也肿了,病并不比我的轻,可你白天忙工作,晚上还查铺,带哨、站哨。我们怎么能安心休息呢?”
  周海的话使冯刚十分感动。是呀,指导员也得了高原病,两腿浮肿,可他对自己却毫不顾惜,总是想方设法让有病的同志休息……。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敬重地望着他们的指导员和连长。
  杨卫国看着眼前这两个带病争着站哨的战士,心情也很激动。他想,我们的战士都是一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硬骨头啊,他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总是迎着困难上。在党的领导下,有这么多的坚强战士努力奋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呢?他对周海说:“周海同志,快回去吧!换哨的同志已经来了,应该接受同志们的意见。治好病,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能不能走回去?是不是需要我帮你一把?”
  周海笑着说:“指导员,我不信,你两只脚能走过我三条腿!我们比试比试吧。”说完,拿起棍子“叭哒”“叭哒”地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当利索,速度确实不慢。
  杨卫国和赵虎两人跟在周海后面走着。走了一会,赵虎转过脸问:“老杨,哨都查了?”
  “查过了。”杨卫国说。
  赵虎婉转地说:“老杨,以后你就在下面跑跑,不要上来了。”
  “为什么?”杨卫国问。
  “你的腿脚不行嘛!”赵虎说。
  杨卫国说:“你看我们的战士多坚强,他们都在忘我的战斗着。”
  赵虎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我们这些同志都是些钢铁战士,高原病怎么能压得倒他们呢!只要枪声一响,他们照样可以和敌人顽强地拼杀。”
  杨卫国说:“现在我们当干部的就更应该爱护他们这种革命热情。目前的问题不是没人站哨,而是要动员那些有病的同志不要去站哨,特别是那些重一点的病号。”
  “对。”赵虎说,“没病的晚上多站一班也可以,白天增加一点睡眠时间就行了。”
  “我看,二号阵地的哨也可以采取一班那个办法。”杨卫国说。
  “好,明天就照一班的办法安排。”赵虎停顿了一下又说,“以后你也不要再带哨去了,我总有点担心……”
  杨卫国打断赵虎的话,笑着说:“你放心,就是泰山压顶,我也不会弯下腰的。这点病我还能抗得住。这次在进藏途中我常想,红军在井冈山反围剿的时候,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那阵困难有多大,毛主席领导着都一步一步胜利地走过来了。现在全国都要解放了,条件要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眼前在藏北高原上碰到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们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坚持斗争,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赵虎听着满心高兴,说:“老杨,你说到我心里去了。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全身都是力量,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次我们不是已经把昆仑山踩在脚下了嘛!”
  两人愉快地边走边谈着心,慢慢来到刚才小刘的哨位前。杨卫国想换他一班,可是小刘的哨已经换过了,便和赵虎一起,走下山去。
  杨卫国和赵虎查完哨,回到连部,又商量了一阵工作,天已微明,草原上的景物依稀可辨。他们正准备休息一会儿,香孜阿妈急急忙忙地来到连部,气喘吁吁地说:“指导员、连长,你们快去看看吧!刚才天还黑着,草滩上有些牧民就三三两两议论开了,说什么金珠玛米上大雪山采药,踏动神山,惹怒了山神,草原上将有大祸临头。还说什么隆冬草地是个灾难之地,只有离开,远离金珠玛米才能免降灾难。有十来户牧民已经搬走了。现在还有几户正在拆帐篷准备搬家。我劝也劝不住。”
  发生这样的事情,杨卫国昨晚听了侦察组的汇报就有预料。他脑子里思索着这个谣言为什么传得这么快,是谁在草滩上散布的?是不是那个甲瓦,或者还有其他什么人?他问:“香孜阿妈,这些话他们是听谁说的?”
  “有人说是甲瓦说的。”香孜阿妈停顿了一下又说,“也有人说,昨夜里有个喇嘛来了一趟,是他说的。还有,昨天下午黄昏时分新搬来两户牧民,他们也那么说。这两户牧民今早上天不亮又随着吓得搬家的牧民一起搬走了。草滩上现在被这些人弄得人心不安,乱糟糟的。”
  这时,多桑也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指导员,快想个办法吧,踏动神山,惹怒了山神,这可了不得,……”
  香孜阿妈一听多桑的话,心里有些生气,打断他的话说:“那是狼嚎,不能相信!”
  多桑接着说:“山神是惹怒不得的,惹怒了,草原不安宁,牧民有灾难。”
  杨卫国和蔼地说:“多桑大叔,你也相信了吗?这些话是反动派散布的谣言。土匪抢劫牧民,难道是山神发怒了吗?才旦、索南和班公杀害你,难道是你踏动神山了吗?他们杀害了桑珠,又是谁惹怒了山神呢?你把这些仔细想想吧!毛主席共产党派解放军来解放西藏,反动派十分仇恨。他们不要穷苦人民翻身过好日子,所以处处造谣;不让老百姓接近我们,破坏军民团结,想把我们赶走,最终的目的就是不让我们解放西藏。这是敌人的毒计,可不能上他们的当呀!”
  杨卫国的一番话,在多桑脑子里翻腾开了。是嘛,我从来没上过神山,他们为什么杀害我?桑珠被他们杀害了,又是为了什么?土匪抢牛羊给草原带来了灾难,金珠玛米从土匪手里夺回了牛羊,给草原带来了幸福。连我也是金珠玛米救活的呀!金珠玛米是拯救我们穷人的恩人,哪里会惹怒山神呢?胡说!胡说!他听杨卫国说那些反动派要把金珠玛米赶走,心里着急了。他说:“指导员,你们可不能走啊!”
  杨卫国坚决地说:“多桑大叔,你放心,我们不会走。敌人的阴谋诡计,永远也不会得逞的。我们一定要解放西藏,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去,使西藏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指导员,快看看去吧,那几户牧民要搬家了。”香孜阿妈急着催促杨卫国快走。
  杨卫国对香孜阿妈和多桑说:“你们先去对他们讲讲,劝他们不要搬。我马上就来。”
  香孜阿妈和多桑急忙走了。赵虎气愤地说:“这些家伙真恶毒,把喇嘛也搬来了。”
  杨卫国沉思着说:“看来这次他们散布的谣言影响面很大,他们利用了牧民们的迷信思想,想把牧民煽动走,使我们失去依靠。可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和刚来时大不一样了,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而且我们又有了一批积极分子,反动派再要想和上次围攻我们驻地那样掀起大风大浪,没那么容易了。不过,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你在家抓综合治疗,我立即带几个人到草滩上去了解一下情况。”
  赵虎站起身说:“你快去吧,家里的事我来管。”

知识出处

藏北凯歌

《藏北凯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九五〇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北部,为我大部队从藏北进军、配合各路大军解放西藏开辟通路,侦察敌情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这支英雄连队在民族隔阂很深、社会情况复杂、不适应高原气候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挫败了反动派的种种阴谋诡计,消灭了乌斯满残匪,终于在藏北站稳了脚跟。在统一祖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为人民立了大功。作者描写了连队指导员杨卫国、连长赵虎、战士小刘和藏族战士旺堆、郎久等英雄群像;描写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藏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感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