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藏北凯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179
颗粒名称: 四十四
分类号: I267;G634;I247
页数: 11
页码: 514-524
摘要: 旺堆和小于两人连夜出发去侦察索南草滩的动静,赶到草滩附近,天已亮了好一阵。他们在草滩周围的几条沟里跑了一天,没有找到牧民,感到奇怪。这些牧民都搬到哪里去了呢?天黑的时候,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趁夜黑到索南草滩上去找牧民。
关键词: 税务官 解放军 干什么 指导员 金珠玛米

内容

旺堆和小于两人连夜出发去侦察索南草滩的动静,赶到草滩附近,天已亮了好一阵。他们在草滩周围的几条沟里跑了一天,没有找到牧民,感到奇怪。这些牧民都搬到哪里去了呢?天黑的时候,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趁夜黑到索南草滩上去找牧民。
  他们绕过班公派出的守沟人员,走进了索南草滩。草滩上不见有人走动,毫无声息,牧民的帐篷里不见一星灯火,只有那些饥饿的牛羊,时而传出几声鸣叫,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他们走近一顶破烂的帐篷,惊动了帐篷后面用绳索套住的十几只羊,咩咩地叫唤起来。帐篷里走出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大爷。旺堆忙迎上前抓住老人的手低声说:“老大爷,不要怕,是我们。”
  “啊!是金珠玛米来了?”老大爷看出了是穿军衣的,吃惊地说,“班公说过,不准你们到草滩上来呀!”
  小于认出来了,他是上次发还牛羊的时候,硬等着要拉指导员去做客的那位老大爷。他握住老大爷的手说:“老大爷,西藏马上就要解放了。反动派猖狂不了多久啦!”
  旺堆也认出了老大爷,忙说:“老大爷,你不认识我们了?我是旺堆,他是小于呀!”
  老大爷凑前一步,睁大眼睛在他们脸上仔细看了一阵,认出了他们两个,惊喜地说:“啊,是旺堆和小于呀!”
  这时,帐篷后面突然传来问话声:“谁?”
  旺堆拉了小于一把,转身要走。老大爷一把把他们推进了帐篷,转身走向帐篷后面,边走边大声骂着:“你们这些该死的畜牲,嚎什么?没草吃,怪谁呢!有草的地方人家又不让去。”
  问话的是班公,他带着几个狗腿子在草滩上巡查,听见这边有人声,走了过来,对着老大爷骂道:“他妈的,你嚷什么!刚才你和谁说话?”
  老大爷气哼哼地说:“除了老伴,还有谁!”
  班公走到帐篷门口,撩起门帘正要伸头,一位老大娘蓬松着乱发从门里弯腰走了出来,说:“管家老爷,半夜里还来草滩上干什么呀?”
  班公向帐篷里扫了一眼,里面黑魆魆的,什么动静也没有。他厉声说:“知道吧,发现有共军来草滩要赶快报告!报告了有赏。”
  老大爷没好气地说:“你们不是白天晚上都在巡查吗?他们来了还能发现不了?”
  “量他们也不敢来!”班公冷笑一声,带着狗腿子走了。没走几步,又扭过头来说:“你的牦牛老爷要征用,记着,明天一早就送来。”
  老大爷和老大娘见他们走远了,急忙走进帐篷。旺堆和小于忙迎上去握住他们的手,亲切地叫了声:“大爷!大娘!”
  老大娘恳切地说:“金珠玛米,你们赶快来吧,草滩上的牧民日夜盼着你们哩!”
  老大爷说:“这几天他们把附近几条沟的人都赶到草滩上来了。百姓的驮牛和马都被征集,上次围攻你们以后跑回去的人,现在又被征集来,看阵势,怕又要和你们打仗了。”
  旺堆、小于这才明白了附近几条沟里找不到牧民的原因。旺堆气忿地说:“这些反动家伙,早晚是要受到人民的制裁的。”
  老大娘说:“嗯!把这些吃人的豺狼都打死,让我们穷人过几天舒心安稳的日子。”
  旺堆深情地说:“毛主席时刻关心着全国各族人民。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反动派打倒,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旺堆和小于在帐篷里和两位老人交谈了很久,详细问了一些情况。最后旺堆说:“老大爷,明天上午,你能不能告诉一下丹真,说我有话和他说。”
  “行!行!”老大爷满口答应,“他每天都要出来放马。你们在南沟里等着。”
  第二天上午,丹真到南沟来了。旺堆一见面就问:“丹真,多吉出不来吗?”
  “这两天管家管得很严,他把征集来的人都集中在一起。晚上派他们守沟,天一亮就撤回,哪里也不准去。不知他们又要干什么了。”丹真停了一下又说,“桑珠大叔也一样,连大门也不叫出,央中背水还有人看着。”
  旺堆接着问:“这两天有些什么人到过班公和才旦那里?他们有什么活动?”
  这几天他们派了几个狗腿子出去,不知道干啥。”丹真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啊!对了,我晚上拉马回去时听央中说,甲瓦到才旦屋里去过,是管家把他领去的。”
  丹真说完了情况就走了,他怕被草滩上巡查的狗腿子撞上。旺堆和小于也急忙返回驻地。
  才旦和班公坐在索南的客室里,策划着伏击、捕捉解放军打柴打猎人员的阴谋。班公说:“税务官,现在情况全探清楚了,他们在离他们驻地十几里的扎府芒保打茅刺,天不明就去,人少,只十来个人,天明以后人就多了。打猎的人分散活动在吉洛瓦一带。我们赶快下手,不然就晚了。”
  才旦摇了摇脑袋说:“不!共军那么多人过冬,哪能十天半月就把柴打够了?不可能!”
  班公忙说:“他们打柴的人可不少。甲瓦来说,扎西领了好些穷百姓在帮助他们打柴。”
  才旦转动着一双鼠眼,沉吟了片刻说:“现在可以去搞他一下,杀他几个共军,这对住到共军草滩上的穷百姓也是一个震动。”
  班公歪着脑袋说:“白天怕不行,他们人太多,我们要吃亏,最好是在天不明的时候。”
  才旦说:“好,就先把这十来个共军干掉,以后瞅准机会再说。”
  班公又歪着脑袋想了一阵,猛然想起和解放军谈判的时候,解放军曾在谷空草地茅刺堆里埋伏过,急忙眨巴着眼洋洋得意地说:“税务官,我看这样,我带着人,半夜的时候就进到茅刺丛里埋伏上,打他个措手不及,你看如何?”
  才旦脸上露出一丝奸笑,说:“你说得对,就是要出其不意,这样我们才能保存实力。你去干他打柴的,我去搞他打猎的,让他们四处受敌,手忙脚乱,看他们怎样防寒过冬去!”
  班公想着这回共军可没处跑,急着显显身手博得才旦的欢心,迫不及待地说:“税务官,我们今天夜里就动手。”
  由于牧民们热情帮助,打柴进展神速,明天是最后一天了。大雪仍然未停,天气比前几天更冷,但同志们的情绪仍然很高。天黑的时候,旺堆和小于从索南草滩回来,向杨卫国、赵虎汇报了情况。巴图、万明也在连部里。杨卫国说:“今天我们打柴的时候,也发现打柴场地对面山头上有人朝这边了望,一晃就不见了。当时,我们没有惊动他,装作没看见,仍然打我们的柴。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今晚上要对打柴场地周围进行侦察。”
  万明站起身说:“我这就带几个人去吧!”
  杨卫国、赵虎和巴图都表示同意。万明走了。赵虎皱着眉头说:“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对我们的打柴场地发生了兴趣?”
  杨卫国考虑了一下说:“是呀!我们必须百倍提高警惕。自从上次乌斯满残匪受到我们的打击,慌忙逃窜转移了地方以后,我们还未弄清他们藏在哪里。这个人是土匪侦察人员,还是才旦、班公派出来的?我想,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不过,根据情况判断,后一个可能性大些。他们又想干什么?这值得我们注意。”
  巴图也在想这个问题,他说:“索南走了以后,班公跟才旦很紧。他们是不是想破坏我们备战防寒工作,想伏击我们的打柴人员?”
  “我也是这么想。”赵虎说。
  杨卫国说:“若是索南征集的武装要伏击我们,老赵,你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赵虎想了一阵说:“若是索南征集的人员来了,依我说,就不去理他。明天突击班不要提前去。天亮之后,我们集合大队人马去打柴,他们见来了这么多人就会溜走。也可能天一亮,不等我们去,他们就先溜了。”
  杨卫国心里感到高兴,赵虎说的和他想的完全一致,他说:“对索南这支武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在军事上不能采取打击和消灭的办法。这对争取索南有利,对争取加杨格及和五金次仁也会有影响。而且他的这些武装人员,除了少数为非作歹的狗腿子之外,大部分都是牧民,伤害了他们,在广大牧民中的影响也不好。我同意你这个方案。”
  巴图也表示同意。
  下半夜,万明派人回来报告说,有四十来个索南的武装人员钻进茅刺丛里去了。杨卫国笑笑说:“老赵,就按你的方案办吧!赶快派人把情况告诉扎西,天亮前不要让牧民们去打柴场地。”
  班公带着几十个人半夜时分偷偷藏进了茅刺丛。班公趴在那里冻得全身发抖,清鼻涕直往下流,茅刺又扎人,左右不敢动弹。好容易等到东方发白,他估计先遣连打柴人员该来了,心里一阵紧张。可是过了好一阵,一点动静也没有。天已大明了,还不见一个人影。“难道共军今天不来了?”他从茅刺里站起来,心神不定地向前望着,见远远地出现一支解放军的骑队,个个挺胸握枪,在晨光里显得威风凛凛。接着,隐约听到沟的左侧有马蹄声,扭头一看,一队人马正朝这里飞驰而来。班公没来得及眨眼,右面也响起了马蹄声。他急忙回头一看,只见战马四蹄凌空,地上雪花飞溅,又是一队人马急奔而来。班公心惊胆战,身子都吓软了,急忙转过身,哆嗦着嘶哑地喊了声:“共军大队人马来了,快撤!快撤!”
  那些征集来的武装牧民,又冻又饿,早受不住了,急忙爬起来,一窝蜂向后逃走。班公一个人被扔在后面,没命地跑,这时只嫌自己的腿长得太短了。也不知跑了多少时间,等他确认后面没人追赶,这才停住脚,累得张开嘴也喘不过气,心口感到疼痛,“呃呃”两声吐出一口血来。
  先遣连这三队人马是杨卫国、赵虎、万明分头带领的。他们很快汇集在打柴场地近旁,见了班公那个狼狈逃跑的模样儿,都不禁笑了起来。一会工夫牧民们也跑来了,听说以后也都哈哈大笑。萨姆及更是咯咯地笑个不停。
  人们怀着欢畅的心情,走进柴禾地。今天早晨,周围的景物似乎格外新鲜动人。茅刺也好象比往天早晨脆些,好打多了,用钩一拉,只听嚓嚓嚓的都断下来了。雪停了,风止了,人们兴高采烈,劲头比往天更足了。
  打了一阵柴禾,杨卫国见已经够背一趟的了,就让大家休息。赵虎走过来说:“老杨,我们修房的还是回去修房吧。打好的柴禾我们带回去。”
  于是修房的同志人背马驮,把打好的柴禾运走了。
  杨卫国想,上午突击一下,打柴就可以结束,回去集中力量搭地窝子,争取今天把这两项工作都搞完。
  休息的时候,牧民们都围着顿珠,他又在给大家讲藏汉一家,文成公主来西藏的故事了。萨姆及带着几个年青妇女,围着旺堆问这问那,他们说得很热闹。
  完成打柴任务后,在归途中萨姆及追上旺堆问:“金珠玛米旺堆,你们还去打土匪吗?”
  “打呀!”
  “什么时候?”
  旺堆收住笑脸认真地说:“这我可决定不了,那是指导员、连长决定的事情。”
  萨姆及说:“下次去打土匪可不能忘了叫我,我和你们一块儿去。”
  “这个要指导员、连长决定才行。”旺堆觉得这样的事情,自己不能随便答应。
  “我找他们去。”
  萨姆及抬头往前望去,不见有人,往后看,杨卫国和扎西、彭措几个正好背着茅刺走上来。杨卫国问:“你找谁呀?”
  旺堆接过话回答道:“指导员,她要求下次和我们一起去打土匪。”
  “不光是我,还有扎西他们也要求去。”萨姆及的一双眼落在扎西、彭措身上。他们两个也正在和杨卫国说这个事。
  “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是组织起来,保护好自己的牛羊,不要被土匪抢走了。”
  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到了驻地。
  在藏北修造地窝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是木料解决不了,其次是没有工具。这些天,赵虎带着大家昼夜不停地干,用火烤冻土,用牛羊角刨地,战斗了七八天,总算挖出了宽一米五,长五十米的一条深沟走廊,然后又从两面挖出几十个地窝子来。今天激战一个上午,吃过午饭,就可以盖顶上泥了。
  杨卫国带着打柴的同志回来以后立即转入修房工程,人员骤然增多,工地上更加热闹。人声喧哗,烟火满天,这与打柴场地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赵虎见杨卫国走来了,迎面问:“老杨,地窝子你都看过了吗?”
  “看过了。”杨卫国笑着应了一声。
  “怎么样?”赵虎问。
  “我看,各班搞得都不错。”杨卫国说,“里面有枪柜,有床,有桌,还有凳子,大家想得很周到,很适用。
  杨卫国围着工地走了一圈,在几处人力显得过多的地方抽出了一些人,领着他们去背盖顶的茅刺和搜集野牛、野马和野羊的皮,准备吃过午饭,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盖顶上泥。
  午饭后,人们都自动跑去盖顶,没一个休息的。杨卫国站在上面指挥搭架,铺野牛、野马和野羊的皮,垫茅刺,接着往上面压土。因为搭架用的烂帐篷杆子很细,怕压坏了,只能薄薄地盖上一层土,所以盖顶进展很快。杨卫国笑着,大声喊道:“同志们,加油呀,今晚上我们就住新房了。”
  大家不停脚地奔跑着,才半下午,一间一间的地窝子都盖上了顶。
  盖完房顶,大家又去背羊粪铺床。
  藏北有史以来的第一座“营房”落成了,先遣连的全体同志欢笑着排成队,一间一间地参观。从表面看来,这些地窝子显得有些简陋,但里面却是很有讲究。
  一进门,小屋中央有一个四方土墩桌,四周有高矮适中的土凳,这是准备学习时用的。两侧靠壁有半米高的长方形土台,中间挖下去半尺深,垫上干羊粪,铺上被褥,这就是床,又柔软又暖和。床头上有个土台是放水壶、挂包、碗筷之类的地方,算是床头柜了。正中央的墙上挖了一个墙柜,是放枪的地方。一个小房间里,桌、凳、床、柜,样样俱全。大家看了都啧啧地称赞不休。
  小刘更是高兴。他连跑几间房子以后,躺在一个铺上滚了几下,坐起来两手拍着巴掌,有板有眼地说了一段快板:
  小小地窝不简单,
  桌凳壁柜样样全。
  两张土床不显眼,
  左右两侧靠墙边。
  中间垫的是羊粪,
  前后左右有床沿。
  柔软平坦又暖和,
  睡觉舒服又香甜。
  人人见了心里乐,
  笑在眉头喜心间。
  人民军队为人民,
  越是艰苦心越甜。
  艰苦奋斗永不忘,
  革命传统代代传。
  小刘这几句顺口溜,把同志们都惹得哈哈大笑。大家围着小刘,要他再来一段。小刘一时又想不出词来,大伙更大吵起来,把个小屋都闹翻了。正闹得不可开交,开饭号声救了小刘,大家推拥着从地窝子里跑出来,向集合地点跑去。
  吃过晚饭,同志们都眉开眼笑地搬进了新房子。
  天黑了,杨卫国在新房子里学习了一阵,又拿出笔记本来写日记,对这些天的备战工作做了一个小结。打柴已结束,同志们的体质消耗很大,病号还在增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治疗,保证连队的战斗力。盖房工程已基本结束,明天还需半天时间收收尾。打猎队很辛苦,几个组表现得都不错。他们不分白日黑夜地奔跑,作出了优异成绩,已经猎获各种兽肉两万多斤。这对增强战士体质将起重要作用。这几个组,表现最突出的还是郎久那个组。今天他们还没回来,敌人正在积极活动,会不会遇到什么情况呢?连部已作了研究,应该立即把队伍收回来,进行休整。如果郎久他们今天晚上不回来,明天一定派人去找,已经回来的打猎组明天停止外出。……
  杨卫国太劳累了,想着,写着,……伏在土墩上睡着了。

知识出处

藏北凯歌

《藏北凯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九五〇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北部,为我大部队从藏北进军、配合各路大军解放西藏开辟通路,侦察敌情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这支英雄连队在民族隔阂很深、社会情况复杂、不适应高原气候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挫败了反动派的种种阴谋诡计,消灭了乌斯满残匪,终于在藏北站稳了脚跟。在统一祖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为人民立了大功。作者描写了连队指导员杨卫国、连长赵虎、战士小刘和藏族战士旺堆、郎久等英雄群像;描写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藏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感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