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藏北凯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162
颗粒名称: 二十七
分类号: K825;I267;C55
页数: 8
页码: 333-340
摘要: 吃过早饭,先遣连除了侦察,站哨和执勤的战士,其余人员都集合在操场上,进行战斗整编动员。杨卫国精神抖擞地立在队前,两只有神的眼睛扫视一下整齐的队伍,说:
关键词: 中队长 反动派 参加战斗 呻吟声 指导员

内容

吃过早饭,先遣连除了侦察,站哨和执勤的战士,其余人员都集合在操场上,进行战斗整编动员。杨卫国精神抖擞地立在队前,两只有神的眼睛扫视一下整齐的队伍,说:
  “同志们!高原病在威胁着我们;反动派利用这个机会正在加紧征集人马准备把我们吃掉,他们无孔不入地造谣诬蔑,挑拨牧民闹事,破坏我们军民关系。现在又有一股流窜来的土匪在搞骚扰。我们既要防备反动领主头人的突然袭击,又不能不去剿灭土匪为民除害。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处境也有些困难。但是,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人民解放军就是在艰难困苦中战斗、成长、壮大起来的。当时红军长征的时候,后有国民党匪军追赶,前有国民党匪军堵截,加上红军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真是困难重重。但是,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终于击败了国民党匪军,爬雪山过草地战胜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眼前我们这点困难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也一定能战胜西藏的反动势力,消灭这支残害人民的匪徒,克服困难,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了适应当前战斗需要,我们的人员必须进行调整:没病的整编成两个排,准备随时出击消灭土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轻病号留守阵地;重病号安心养病治疗。”
  动员刚一结束,战士们情绪高昂。连部里挤满了人,请战书纷纷落到杨卫国手里。三班长周海刚出连部,一班长张志德又走了进去。他见里面人太多,就退出来站在门口等着。有几个战士从里面走出来了,他才又走进去,把手里的请战书递给杨卫国。杨卫国接过来从头看了下去:
  党支部:
  我们一班听从党的召唤,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坚决战斗,勇敢杀敌,为民除害,为党立功。
  一班全体战士
  简单的几句誓言表达了革命战士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克敌制胜的决心。杨卫国心情激动,多好的同志啊!他随手递给赵虎,要他看看。张志德等赵虎看完,立即要求说:“连长,我们班可都得参加战斗。”
  赵虎心里很高兴,笑着问:“啊?你们班一个病号也没有?”
  “连长,我们班你是知道的,只有两个轻病号,可是他们从来没缺过勤,一样地完成各项任务。”
  “轻病号留守阵地也一样嘛!”杨卫国刚说了一句,一班的轻病号战士小于跑了进来,立正站在赵虎和杨卫国面前,精神百倍地说:“连长、指导员,你们看看吧,我这身体壮得象头牛,一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只要党说一声打,我就冲上去,坚决彻底地消灭土匪。”
  小于话刚说完,轻病号王吉成跑了进来,和小于并排挺立着,说:“连长、指导员,我完成任务可从来没含糊过。我向党保证,坚决战斗,勇敢杀敌。”
  杨卫国、赵虎见面前两个虎生生的战士,心里十分喜悦,可是谁也没表态。张志德有点急了,忙说:“连长、指导员,批准他们吧!”
  “看来,你们是事先商量好的罗?”赵虎说着笑了。
  杨卫国知道他们两个病情比较轻,参加战斗不会有什么影响,心里早就同意了,他向赵虎微微点了点头。赵虎心里也早就同意了,对他们说:“回去擦拭武器,准备战斗!”
  “我们已经擦好了。”两个战士笑嘻嘻地答应一声跑了出去。张志德转身要走,被赵虎一把拉住问:“你刚才只说了两个病号,还有你呢?不是病号?还给我打埋伏。”
  “连长,你真会开玩笑,我哪有病哩!能吃能喝,能担能抬,你说,谁的身体有我棒!”张志德怕连长、指导员再说什么,说完来个急转身,飞跑出去了。
  杨卫国笑着说:“让他去吧。”
  赵虎望着他的背影,说:“是个好班长,一块炼出来的好钢。”
  张志德他们前脚走,后脚又涌进一堆人,不管轻重病号都跑来要求参加战斗。杨卫国和赵虎好说歹说,直到吃午饭的号声响了,才把他们劝说回去。
  连队正在吃饭的时候,巴图他们喜气洋洋地押着俘虏回来了。杨卫国、赵虎听了巴图的汇报,没出声,都在仔细地思考着问题。杨卫国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突然停下脚来,说:“赵虎,我们立即审问俘虏,弄清情况。”
  “我同意。”赵虎说,“两个俘虏分开审,节省时间,而且好对证口供。”
  审讯俘虏的工作同时分别进行着。杨卫国在审问匪中队长:“你叫什么名字?”
  “哈森。”
  “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
  “前天。”
  杨卫国听他这两句汉语说得还顺当。接着严肃地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只要你老老实实交代问题,低头认罪,我们可以发给你路费,送你回家。”
  “是!是!”哈森连连点头。
  杨卫国问:“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
  “青海。”
  “是乌斯满叛匪的人吗?”
  “是。”
  “昨晚上你们都在哪些地方抢劫?”
  “抢了好些地方,具体地名说不清。”
  杨卫国继续问:“你们知道我们解放军在这里吗?”
  “不知道。”
  “你们流窜过来有多少人?”
  “原来四百五十人,路上溃散了一些,又死了一些,现有三百来人。”
  “领头的是谁?”
  “哈那太。”
  杨卫国接着问:“你们的人都住在哪里?”
  “一部分在巴木南沟;一部分在东吉拉沟。”匪中队长停了一下,又说:“哈那太住在巴木南沟,大部分人马都在那里。”
  “你们抢劫的牛羊准备送到哪里去?”
  “哈那太说暂时送到东吉拉沟去,那里地形险要,水草好。”
  “那里有多少人?”
  “五十三人,一个中队。”
  “中队长是谁?”
  “乌拉孜。”
  杨卫国问:“哈那太和这里的头人有勾结吗?”
  “这个我不清楚。”匪中队长回答。
  ……
  杨卫国再次向匪中队长讲述了我军的俘虏政策。最后说:“你下去,把你知道的情况都详细地写出来。你要争取立功赎罪。”
  “一定!一定!”匪中队长站起身,低头弯腰走了出去。
  审问完俘虏,杨卫国和赵虎交换了情况。杨卫国沉思了一会,眉峰一动,说:“老赵,你说,土匪抢劫牛羊,才旦索南会不会趁机兴风作浪?我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赵虎思考着说:“嗯。才旦和索南一定会趁机搞阴谋活动。”
  杨卫国沉思片刻说:“应该立即派巴图同志带两个人去把哈那太的羊场侦察清楚;再叫旺堆去他阿爸那里了解一下,看才旦、索南那里有什么动向,然后再决定我们的行动。”
  赵虎说:“对,另外再派三个侦察组,分头到三个区去跑跑,看看牧民中间有些什么反应。我们必须作好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行动。”
  万明带着张志德、王吉成和小于外出侦察。天黑以后从驻地直奔南沟。在沟里走了两个多小时,没发现情况,他想去牧民聚居的地方——姜穷格拉那里看看。他们翻过一个山梁,走进一条狭窄的山沟。正走着,前面突然传来枪声,他们向沟里奔去。跑了一会,在呼呼的山风中,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他们又放开腿往前跑,呻吟声慢慢听清了,是从一个小山坳里传来的。他立即命令道:“小于警戒,其他人跟我来。”
  万明带着两个战士急步走进小山坳里,呻吟声越来越清楚。再往前走,见小山坳里躺着一个人,正在“嗳哟,嗳嗳”地呻吟着。万明心里一惊:“哪来这么个人?”他赶快跑过去,一看那人满脸满身都是血,头上一个大刀口,鲜血往外直流。这人有多大年纪,分辨不清,但从穿着看,肯定是个穷苦人。他已人事不省。万明摸了摸脉搏,还在跳动,就赶快取出急救包,给他包扎好头上的伤口。又发现他左肩胛上还有枪伤,也不断流着血,便把张志德的急救包要来给他包扎上。血止住了,可是呻吟声更加急促起来。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一个什么人?”万明想,“他的家在哪里呢?……”
  张志德问:“排长,怎么办?”
  万明想到这人伤很重,必须先把人救活。说不定这里有很重要的情况。他果断地说:“抬回去。”
  张志德说:“没担架,怎么抬?”
  “背。”万明说着,转过身来把背送过去,“快给我背上!”
  “我来!”张志德抢着要背。
  “给我背上!”王吉成说着,把背送了过去。
  “这样吧,我们几个人轮换着背。”万明说,“要平稳,快,再不能拖延时间了。”
  万明和张志德把人抬到王吉成背上。他们替换着背到驻地。
  战士们已经入睡。杨卫国、赵虎、小刘几个人还在连部的帐篷里谈着话,听见脚步声,一齐跑出来,见张志德背了一个血人儿回来,都很吃惊。小刘着急地问:“排长,这是怎么回事?”
  万明顾不上解释,叫张志德直往医生帐篷里背。
  李成也没睡,见张志德背着个老乡闯进来,以为是哪个牧民病了,忙伸手来接。一看这人满脸满身都是血,吓了一跳,急忙用手摸摸他的脉搏,动手急救。
  接着,杨卫国、赵虎跟着万明走了进来,站在一旁,看着李成采取急救措施。杨卫国紧皱眉头,脑里连打了两个问号:“这是什么问题?这件事与反动派的阴谋破坏有没有联系?”
  李成把老乡身上的伤口处理完毕,又用纱布蘸着温开水给他清除身上、脸上的血尘。然后把他放在铺上,给他盖上被子,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杨卫国走过去用灯火照着病人的脸,弯着腰仔细看了一遍。病人很不安宁,不断地发出微弱的呻吟声,想翻身又动不了,显得十分烦躁。杨卫国觉得这人脸形他有点印象,他迅速地在脑子里搜寻着他见到过的藏民。蓦地,在他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啊!这不是扎西的阿爸多桑吗?他又审视一番,是他,一点不错。他抬起头来,望着赵虎,说:“老赵,你仔细看看,这是谁?”
  赵虎凑近一步,弯下腰去辨认,停了好一会,他直起腰,用惊诧的眼光望着杨卫国说:“这不是我们进入藏北第一次见着的那个多桑吗?”
  杨卫国肯定地说:“对,就是他!”
  李成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干瘦老人的形象。他站起身,看了看受伤的人,说:“就是他。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发高烧,我给他打过针。”
  李成这一提醒,大家脑子里的印象更清晰了,都说是那个多桑。
  杨卫国没再说话,他在想:“扎西在哪里?是否就在出事地点附近?这件事肯定是反动派干的,可是为什么要杀害多桑呢?”他转过脸来问:“李医生,多桑有没有危险?”
  “还很难说。”李成说,“如果今晚上能撑过去,估计问题不大。”
  “要精心护理,想尽一切办法救活他,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提出来。夜里让小刘帮你护理。”杨卫国交代几句,转身走出帐篷。
  杨卫国和赵虎回到连部商量一阵,决定派一个干部带几个人到出事地点去找找扎西。

知识出处

藏北凯歌

《藏北凯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九五〇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北部,为我大部队从藏北进军、配合各路大军解放西藏开辟通路,侦察敌情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这支英雄连队在民族隔阂很深、社会情况复杂、不适应高原气候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挫败了反动派的种种阴谋诡计,消灭了乌斯满残匪,终于在藏北站稳了脚跟。在统一祖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为人民立了大功。作者描写了连队指导员杨卫国、连长赵虎、战士小刘和藏族战士旺堆、郎久等英雄群像;描写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藏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感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