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藏北凯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150
颗粒名称: 十五
分类号: I267;C55;K825
页数: 12
页码: 183-194
摘要: 这天,阵地周围发现有些武装牧民活动。为了摸清情况,赵虎派万明和郎久两个人出去侦察。他们上午出去的时候,雪雾很大,看不清山头,摸不清情况。后来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一切都能看在眼里了。他们发现东南面山头上有五六个人,西面有十来个人,北面有一两个人,都在向我阵地观察。没有进攻迹象,看来是监视我们行动的武装人员。万明查清了情况,天黑时,借着夜幕的掩护往回走。
关键词: 解放军 毛主席 反动派 指导员 金珠玛米

内容

这天,阵地周围发现有些武装牧民活动。为了摸清情况,赵虎派万明和郎久两个人出去侦察。他们上午出去的时候,雪雾很大,看不清山头,摸不清情况。后来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一切都能看在眼里了。他们发现东南面山头上有五六个人,西面有十来个人,北面有一两个人,都在向我阵地观察。没有进攻迹象,看来是监视我们行动的武装人员。万明查清了情况,天黑时,借着夜幕的掩护往回走。
  他们走到驻地附近,突然听到左面有石子滚动的响声。万明顺手拉郎久一把,两人立即卧倒在雪地上。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两人趴了一阵,不见动静,正要起身;忽然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接着,左面闪出一个人影,从万明他们身边晃过,向阵地方向摸去。郎久低声问:“排长,怎么办?”
  万明压低声音说:“让他过去!”
  等那人过去以后,万明和郎久两个人猫腰跟在后面。前面那个黑影,慢慢进到潜伏哨的位置。哨兵发出短促的喊话声:“谁?站住!”
  万明、郎久听到急促的往回跑的脚步声,立即伏在地上等着。一个黑影来到跟前,万明伸出右脚一绊,只听“叭达”一声,这人便摔倒在地。郎久纵身跃起,抢前两步骑在他身上,下了他的腰刀。万明从雪地上站起来,和郎久一人扭住一只胳膊把他押进了连部。
  赵虎见押进一个身着藏装的人,忙叫万明、郎久放开手。这人胸部宽阔,胸肌突出,左耳上吊着粗大的耳环,打着一双赤脚,看起来十分健壮有力。
  赵虎严肃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深更半夜,到我们阵地上来干什么?”
  这人不作回答,心里在想,阿爸不是告诉我这里住的是金珠玛米,对穷苦人好,小旺堆就在这里面吗?怎么现在捉住我,下了我的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金珠玛米?他们想干什么呢?心里有些气愤。他看了看万明手上的腰刀,又转眼注视着赵虎。
  赵虎正想接着问下去,杨卫国从外面走了进来,两眼注视着这个人。他仍然一句话不说,面带怒气,两眼不断地看着他那把长刀。杨卫国看出了对方的心思,从万明手里拿过长刀,双手递还他,说:“我们不会伤害你,你不用害怕。”
  这人接过腰刀往刀鞘里一插,扫视一下周围的人,怒色有些减退。就在这时,杨卫国从他那双眼睛和那张有点熟悉的脸上发现了问题。“啊!他莫非就是桑珠?是他,脸形眼睛都象旺堆。”杨卫国顿时露出笑脸,上前一步,问道:“你是桑珠?”
  桑珠一震,心想,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两眼直愣愣地盯住杨卫国。其他人听杨卫国一问,这才注意到这人的长相象旺堆。“啊,莫非他是来看旺堆的?”
  杨卫国见对方仍不出声,但从对方表情来看,他已经猜对了。接着又问道:“我想,你一定是来看旺堆的,对吧?”
  桑珠一听到“旺堆”这两个字,心情一下紧张起来:“啊!旺堆,我失散多年的小儿子,今天真的回来了!”他惊愕地看看赵虎,又看看杨卫国和在场的人,一个个态度都很和蔼,好象亲人一样。他脸上的怒色一下消失了,上前激动地说:“是,是。我是来找他的。”
  桑珠由于过分紧张,说话声音有些颤抖。大家听他说是找旺堆的,都一起拥上来向他握手问好。
  万明紧紧握住桑珠的手说:“大叔,请原谅!我们误会了。”
  郎久也从后面挤上来说:“桑珠大叔,我们不明情况,请你不要见怪。”
  这时,桑珠反而不安起来,两眼不住地打量着周围的人。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和他热情地握手问好,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尊敬。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表示,只是激动地望着大家,没说一句话。
  杨卫国很兴奋,对郎久说:“快去把旺堆叫来!”
  指导员的话一下提醒了大家。“嗨,早该叫来嘛!”稍过了一会,郎久把旺堆叫来了。旺堆一眼就认出了他阿爸,差不多和从前一个样,没变多少,他急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桑珠的手说:“阿爸,你来啦。”
  旺堆进来的时候,桑珠圆睁两眼,上下打量着旺堆。当旺堆跑上去和他握手时,他却倒退了一步,怯生生地问道:“你是旺堆吗?”
  “我是旺堆,阿爸。”旺堆望着阿爸,眼睛有些湿润了,但他仍极力控制着自己。
  桑珠没有马上说话,又仔细地端详着旺堆。当他看清站在面前的确是他的儿子,眼泪大颗大颗地倾落下来,紧紧抓住旺堆的手,半晌才说:“孩子,终于见到你了!”
  “阿爸,多亏毛主席,多亏解放军同志搭救。不然,我也回不来。”旺堆说着也掉泪了。他向桑珠介绍周围的同志说:“这些同志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杨卫国、赵虎和战士们,看他们父子俩历尽苦难终于团圆了,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桑珠听旺堆介绍这些解放军都是儿子的救命恩人,立即放开旺堆的手,转身向杨卫国、赵虎就要弯腰行礼,杨卫国、赵虎一齐上前扶住桑珠。杨卫国说:“桑珠大叔,快坐下休息休息。我们解放军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帮助劳动人民摆脱反动派的压迫剥削,摆脱贫穷,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这次就是为解放西藏受苦受难的人民来的。今晚上让你担惊受怕了,实在对不起!”
  杨卫国说完,赵虎接着说:“解放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旺堆在我们连里是个好战士。”
  杨卫国对万明说:“桑珠大叔恐怕饿了,快去告诉老班长做饭。”
  万明转身出去以后,大家都一起陪着桑珠坐了下来。旺堆坐在阿爸的身边。大家高兴地谈着他们父子团聚的事。桑珠注意地听着,并把旺堆打量一遍又一遍。他看着儿子一身军人装束,军帽上的五星红光闪耀,胸前佩带着解放军胸章,腰间紧束皮带,黑红的脸堂,高高的鼻梁,明亮的眼睛,英俊威武,招人喜爱。他更紧地握住旺堆的手,生怕儿子会马上走掉似的,问道:“你还走吗?”
  “往哪里走?解放军这次来,就是解放咱西藏的,帮助咱们穷人翻身过好日子。”旺堆对阿爸倾心地说着。
  桑珠担心地说:“帮保索南和管家说,要把你们赶走!”
  提起索南,旺堆气得两眼冒火,说:“他妄想!”
  “他们说,你们人不多。”
  “阿爸,我们的人多得很,都在后面。”
  “这就好!”桑珠连连点头说。他放心了。
  父子俩正说着,老班长送来了饭。连里的同志们听说旺堆的阿爸来了,也都跑来看他,向他问好。这批走了,那批又来,人来人往,欢声笑语连续不断。
  桑珠见人这么多,哪象领主头人说的只有二三十个!原来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连部里正热闹的时候,江珠大爷来了。大家立即闪开一条道,请他进来。江珠老人一见桑珠,就带着埋怨的口气说:“你怎么现在才来?”
  桑珠说:“昨天就想来看旺堆,头人管家看得严,走不了。今天管家派我出来通知被征集的人集中,我就趁机来了。”停了一下,桑珠又说:“这两天索南到处征集人马,说是要把解放军赶走。还给牧民们规定了三条禁令:不准和解放军接近;不准卖给解放军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现在已经征集了五十几个人,有些还未来到。听说税务官才旦从拉萨运来了几十支枪,都要发给征集来的人。”
  杨卫国问:“才旦是本地人吗?”
  “是拉萨派来的,往年也来过。”桑珠说,“不过,今年和往年不一样,这次带来二十个背枪的,都住在索南家。这几天还往帮保加杨格及、五金次仁家里跑。听说他们也在征集人马,准备联合起来和你们打仗。”
  “加杨格及、五金次仁和索南的关系很密切吗?”赵虎插问。
  江珠老人沉思半晌说:“他们都是帮保。不过,索南牲畜多,势力大,欺负人厉害。他们打过冤家,过去也不经常来往。”
  杨卫国和赵虎听了江珠、桑珠谈的情况,认为非常重要。杨卫国想,今后有桑珠大叔和江珠老人帮助,对才旦、索南的斗争就更有利了。他说:“桑珠大叔,毛主席派我们来解放西藏,可是反动派不甘心,他们要作垂死挣扎,到处造谣、破坏,想把我们赶走。不把这些反动派打倒,咱们受苦的奴隶和穷人就翻不了身,过不了好日子。今后你多注意他们的活动,有什么情况请及时告诉我们。”
  桑珠说:“好,我一定这样做!”
  “你来这里和旺堆回来的事情,不要让才旦和索南他们知道。不然他们会害你的。”杨卫国嘱咐道。
  “他们不会知道的,我们的人不会对他说。奴隶和领主头人不是一条心!”桑珠说。
  杨卫国、赵虎和桑珠谈了很久。连里腾出一顶帐篷,让江珠、桑珠、旺堆祖孙三代住在一起。他们爷孙三人虽然已经睡下了,但是心情都万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月光从帐篷的天窗射进来,把帐篷照得通亮。江珠、桑珠做梦也没有想到三代人还能团圆,更没有想到毛主席共产党派金珠玛米来解放西藏受苦受难的人民,而旺堆就是这支光荣的队伍里的一名战士。
  旺堆心里更是激动,他想得更多。过去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欺压的政策,使他对汉人产生了畏惧和仇恨心理。他在领主头人家当奴隶,虽然几次逃跑,但能逃到哪里去呢?没有一个可去的地方。最后一次逃出来,幸喜遇到了解放军,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党的教育下,他认清了毛主席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国民党反动派是祸害各族人民的罪魁祸首,懂得了革命道理。在革命队伍里,由于党的关怀和培养,现在他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清楚地记得,入党那天晚上,指导员和他谈的话:“旺堆同志,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了。我们党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还要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世界上受苦受难的民族和人民,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真是任重道远啊!希望你今后在革命的道路上,努力为党工作,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他也不会忘记自己当时万分激动地紧紧握住杨卫国的手,含着泪水,说下的誓言:“指导员,过去我是一个被领主头人们看成一钱不值的奴隶,是党和毛主席把我从苦难中救了出来,我的一切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从现在起,我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党,为党的革命事业战斗到底。”
  是呀!现在党把解放西藏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怎么能更好地为党多做点工作呢?现在反动派到处造谣、污蔑我们,企图利用过去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煽动牧民反对我们,还在积极地组织反动武装,想把我们赶走。这是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我们必须做好宣传、发动牧民群众的工作,彻底揭穿反动派的阴谋诡计。一旦老乡知道了真实情况,他们就会很快觉悟,和我们一起与反动派进行斗争。阿爸、爷爷不就是这样转变过来的吗?
  想到这里旺堆全身都是力量。他觉得阿爸、爷爷都应该参加这场解放西藏的战斗,应该为革命做出贡献。他兴奋地说:“阿爸,你回去要多做宣传,告诉你周围的人:毛主席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金珠玛米是毛主席共产党派来解放我们西藏穷苦人民的军队。这个军队实行民族平等,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纪律严明。不要听信那些领主头人的反动宣传。”
  桑珠应道:“嗯,我会告诉他们的。”
  旺堆又说:“指导员嘱咐的话,你要记住!有什么情况,快来告诉我们。”
  桑珠说:“你告诉指导员,请他放心,我一定会这样做。只是他们看得紧,不容易出来。”
  “有爷爷嘛!还有那么多的穷苦人,他们和我们都是一条心,一定会帮助你的。”
  “说得好!”江珠老人打断旺堆的话说,“领主头人们从来就没可怜过我们穷人,只有穷人才是一条心。共产党、金珠玛米为我们穷人办好事,我们的心都应该向着金珠玛米。”
  夜深了,爷孙三人越谈越高兴,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和希望。
  江珠老人和桑珠都呼呼入睡了。旺堆想着去侦察的事仍然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怕影响爷爷和阿爸的休息,轻轻穿好衣服走出帐篷,在明净的月光下凝思着。
  杨卫国送出江珠和桑珠以后,没有睡,在帐篷里来回走动。他思考着这两天在开展群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侦察了解的情况。现在牧民们对我们不了解,害怕我们。三个头人在加紧征集武装力量,特别是索南还造谣蒙蔽群众。还有那个税务官,这是个十分可疑的人物,还不摸底。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怎么进行?他不停地想着,慢慢停住脚,坐在铺上。忽然,他挥起拳头,果断地自语道:“对,就这么办,采取主动,打开一个缺口。”
  赵虎查完哨,走到帐篷门口,听杨卫国在里面说话,忙一步跨了进来,问:“老杨,你在说什么?”
  “老赵,快坐下。我正想和你商量呢。”杨卫国一把把赵虎拉过来坐在铺沿上,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上次师党委电告,有股残匪向这里流窜,这个情况我们要切实注意。我想,我们现在必须加强对敌情的侦察,掌握情况,随时给他们以有力的打击;对三个地区的头人,我们要主动加强政治攻势,摸清动态,做好团结争取和分化瓦解工作,孤立和打击最顽固的敌人;对那个税务官的身分和活动,我们要尽快搞清,以便采取对策。”
  赵虎听了杨卫国的意见,沉思片刻说:“我同意。你考虑派谁出去侦察?”
  “我想叫旺堆和郎久出去。”杨卫国说,“他们两个都是藏族人,化装成藏民不惹人注意。又有旺堆的爷爷、父亲做耳目。你看怎样?”
  “好是好,就怕他俩缺少经验……”
  杨卫国笑着说:“雄鹰是在暴风雨中锻炼出来的。我们布置任务的时候尽量交代仔细些。”
  赵虎说:“让他们去锻炼锻炼也好,实践出真知嘛。另外,我想明天叫巴图和万明各带一个组也出去侦察,几方面配合行动。”
  两人商议好了,杨卫国站起身来对赵虎说:“老赵,你快休息吧。该换哨了,我去叫叫他们。”
  杨卫国到了二排,把换哨的人叫走以后,转身回来,见江珠老人住的帐篷门口站着一个人,看身影是旺堆,便走了过去。旺堆迎上来说:“指导员,今天你不是说打算让我化装出去侦察吗?我想就和我爷爷出去跑跑。一个是侦察敌情,再就是熟悉周围地形,在牧民中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两天以后再和爷爷去索南草滩,了解一下才旦和索南有没有新的活动。你看这样行不行?”
  杨卫国听了,觉得他考虑的很周到,满心高兴。他说:“我和连长研究过了,准备叫你和郎久一起去。”接着给他分析了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交代了对付的办法。
  旺堆很兴奋,立正回答说:“坚决完成任务!”
  旺堆回帐篷去了。杨卫国见伙房里的灯光还亮着,他想到最近老班长身体不好,自己又太忙,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和他谈心了,正好现在找他谈谈。
  伙房门口射出几丝明亮的光线,老班长还在烙饼,见指导员进来,抬起头来问:“指导员,你还没睡呀?”
  “还早,停一会就睡。”杨卫国走到锅台前,动手帮助烙饼。
  老班长问:“明天连队干什么?”
  “明天准备再把工事修整一下。”杨卫国说,“敌人在磨刀,我们还能停下来?”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他们已经跑到我们家门口来了!”老班长说。
  “你说得对,应该提高警惕,把一切工作都提前做。让他们来吧!”杨卫国说。
  “指导员,能不能请桑珠帮我们做些工作?”老班长提醒杨卫国。
  “我们已经谈好了!”
  “这就好!”老班长高兴地笑了。“你们当领导的,考虑问题应该周到些,要不然就会给党的工作带来损失。”他停了一下长出一口气说:“嗨!我这脑子不行了,一想问题就头痛,想起这个忘了那个,很不全面。”
  老班长的话引起杨卫国的关注。老班长是长工出身,今年已经四十三岁,是个老同志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战斗班当班长,一次被日本鬼子的炮火炸伤了腿,头部也负了伤。直到现在,头上还有个弹片没取出来,脑子受了损伤,一想问题就头痛,记忆力不好。领导上为了照顾他,想调他做其他工作,他不愿意离开连队,主动要求到炊事班,当了炊事班长。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整天背口大锅,和连队一起行军打仗,从不叫苦喊累。这次进藏,领导上考虑他的身体不强,让他留在团部工作,他没同意,坚决要求随先遣连进藏,又背起那口大锅,爬雪山,过大坂,来到了藏北。现在,他不分白天夜晚地工作,想方设法为同志们改善生活。杨卫国当战士时他就是班长,现在杨卫国当指导员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搞他的班长工作。在革命事业面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同志,谁不称赞、敬佩呢?
  杨卫国说:“老郑呀!你应该注意点身体,班里的事情你多出点主意,让年轻同志多干点,不要老是没日没夜地干!”
  “指导员,不碍事!趁我还能动的时候,多给党做点工作,其他的事我插不上手,做点饭还行。”老班长继续兴奋地说:“我见年轻人一个一个都挑起了革命重担,党的革命事业有了接班人,我心里真高兴啊!再苦再累身上也觉得有劲。”
  杨卫国关切地问:“最近你的身体怎么样?”
  “这个你不要操心!我自己会注意。”老班长深情地说,“炊事班的工作我会安排,你也不必惦记!你集中心思搞好连里的工作,多想一点全连的事情吧。”

知识出处

藏北凯歌

《藏北凯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九五〇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北部,为我大部队从藏北进军、配合各路大军解放西藏开辟通路,侦察敌情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这支英雄连队在民族隔阂很深、社会情况复杂、不适应高原气候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挫败了反动派的种种阴谋诡计,消灭了乌斯满残匪,终于在藏北站稳了脚跟。在统一祖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为人民立了大功。作者描写了连队指导员杨卫国、连长赵虎、战士小刘和藏族战士旺堆、郎久等英雄群像;描写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藏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感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