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5610
颗粒名称: (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分类号: F426;TU;F127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学术研究的日益繁荣,从中央到地方,达斡尔族文化调查研究之风日趋兴盛。其中,以下几位达斡尔族学者在达斡尔族萨满教的调查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具有特殊贡献。
关键词: 自治旗 萨满教 达斡尔族 调查研究 达斡尔族文化

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学术研究的日益繁荣,从中央到地方,达斡尔族文化调查研究之风日趋兴盛。其中,以下几位达斡尔族学者在达斡尔族萨满教的调查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具有特殊贡献。
  满都尔图先生在1990年10月至1991年8月期间,先后两次对达斡尔族的萨满教作了深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并对已有的材料做了补充。调查期间访问了七位萨满和五位了解萨满教的老人,采录了十多首萨满神歌。其成果载于《中国原始宗教研究和资料丛编·萨满教卷》中。
  鄂·苏日台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查积累了许多有关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及其他民族萨满教的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完好保存至今。近年来,他出版了多部有关萨满教的著作,如《达斡尔族造型艺术》、《达斡尔族图说》、《鄂伦春狩猎文化》等。另外,他不辞辛劳,在筹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萨满文化博物馆、吉林省萨满教博物馆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满都尔图先生和鄂·苏日台先生曾于2000年荣获国际萨满教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孟和先生是长期从事萨满教调查研究的达斡尔族学者,他长期工作、生活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地区基层,是萨满教材料收集和研究的有心人。他集多年的调查成果,写就《萨满教》一书。
  希德夫先生是呼伦贝尔市电台的记者,他在工作中经常关注当代萨满及其相关宗教活动,并收录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莫德尔图先生在就任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呼伦贝尔盟领导期间,始终关心达斡尔族的文化,积极支持达斡尔族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工作,并身体力行,亲自投身于达斡尔族民歌及萨满教“伊若”的调查、资料收集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多盘录音带,其中许多极具重要价值。
  在达斡尔族萨满教研究方面,还需提到奥登挂、孟志东、卜林、吴维荣、乐志德、赛音塔娜等达斡尔族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重点采访了达斡尔族当代新萨满斯琴挂女士和沃菊芬女士。她们在访谈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了积极配合,并全面、详尽地介绍了相关情况,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各达斡尔族地区文化部门、达斡尔学会及相关工作人员也在达斡尔族萨满教调查研究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研究达斡尔族文化均做出了各自重大的贡献。
  谈到其他民族的学者对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研究,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满族学者富育光先生和他的学生郭淑云女士。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到达斡尔族聚居区调查,陆续采访过杨文生、苹果等老萨满以及斯琴挂等新萨满。富育光先生的《萨满论》,郭淑云的《活着的萨满》、《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等著作中都有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相关内容。
  吕光天先生的《北方民族原始社会意识形态》①一书是萨满教研究方面的理论著述。吕先生认为,“萨满教反映了原始人类从事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活动和世界观,这种意识形态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北方各部落中产生和变化着。因此,萨满教作为原始社会的‘活化石’,研究它有助于阐明古人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恢复和重建旧石器中晚期人类社会制度的研究更有重要的价值。”吕先生的书中不乏此类精辟论述,其中对达斡尔族的萨满教也有介绍。
  另外,孟慧英著有《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②,书中专设一章介绍达斡尔族萨满教的情况。刘小萌、定宜庄所著的《萨满教与东北民族》③,也有达斡尔族萨满教的专节介绍。刘桂腾的《中国萨满音乐文化》④中的“乐器研究”一章,则评述了达斡尔族新旧萨满的乐器及音乐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附注

吕光天:《北方民族原始社会意识形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79。;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刘小萌、定宜庄:《萨满教与东北民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知识出处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出版地:2011

本书稿是对达斡尔族萨满教遗存的历史与现状做了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概括,或暂可自誉为“引玉”之“砖”,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也期待学术界同仁与族胞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