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管理运作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发挥其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5035
颗粒名称: 六、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管理运作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发挥其效益
分类号: G258;G252;G250
页数: 2
页码: 17-18
摘要: 在当前的文化建设热潮中,不少地方都兴建或改建了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同时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管好、用好文化设施的新机制、新办法,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下面几种模式很值得我们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研究、完善、推广。
关键词: 从实际出发 日常管理 文艺团队 文化设施 公共文化设施

内容

在当前的文化建设热潮中,不少地方都兴建或改建了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同时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管好、用好文化设施的新机制、新办法,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下面几种模式很值得我们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研究、完善、推广。
  (一)合作联办——实现文化设施的合作化管理。比如,对区县图书馆实行市区共办方式,对外实行两块牌子,对内整合人员实行一体化管理,购书经费和管理费用由市区共同投入。再比如,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与电影公司合作联办,中心的主体部分影剧院由市区电影公司无偿管理使用,但必须保证每年在剧院内举办一定场次的电影和演出活动,同时乡镇政府每年有一定场次的无偿使用权;该中心其他部分,如图书馆、老年活动室、乒乓室、篮球场等仍由文化站负责管理。
  (二)委托管理——实现文化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将新建成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文化广场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委托给专业化的文化经营管理公司开发、管理、运作,政府不承担设施的日常管理费用,管理公司利用对文化设施项目开发和举办商业性活动的收益维持日常运营。同时以合同方式规定托管方的义务,要求托管方必须保证设施的公共文化设施性质,每年举行一定数量的文化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对老年人、青少年实行优惠,不得将设施用于非文化体育项目,不得整体转包,委托方在规定次数内可以无偿使用设施等。
  (三)民间管理——实现文化设施的社会化管理。特别是对乡村的一些文化设施,如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可以将其兼作群众性文艺团队的活动基地,由这些文艺团队中热心文化的退休老同志负责日常管理;再如,将一些村图书室、阅览点设置到小店、台球房等个体经营户中,经营户利用集体提供的图书报刊资源,吸引群众,增强人气,有利于其经营,村集体则免去了日常管理费用。

知识出处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出版者: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出版地:2006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文博会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和“专家论坛”等一系列论坛。为了给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西部省区市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纷纷撰写论文,向文博会论坛提供理论研究成果。论坛收到论文近100篇,由于篇幅有限,选取了其中58篇编辑成文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