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5030
颗粒名称: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分类号: G258;G252;G250
页数: 3
页码: 12-14
摘要: 近年来,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壮大,在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环境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还得不到充分保障;国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严格的管理运行机制;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如何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活力不足、发展停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关键词: 文化馆 事业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事业单位 公益性文化

内容

近年来,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壮大,在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环境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还得不到充分保障;国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严格的管理运行机制;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如何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活力不足、发展停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的文化发展观,按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提出规范性意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充分认识公益性文化单位在加强文化建设、服务群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体制改革,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对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思想观念同样至关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以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研究新形势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逐步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条条块块,轻资源整合;重上级考核标准,轻群众不同需要的问题,做到思想重视,行动到位,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二)科学调整、界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位,及时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变化。总结一些搞得好的地方的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从“我想干什么”,而是从“群众需要什么”出发,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重新界定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和基本活动,更新活动方式,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同时真正把群众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群众搭台,让群众唱戏,使文化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使群众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人和主角。有关主管部门也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制定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对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工人文化宫等单位的名称、性质、职能、设施保护、公共服务规范和考评标准等内容予以相应调整、明确。
  (三)进一步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意识,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基层财政总体上还是“吃饭财政”,事业发展与财力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对于文化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一方面,确实要明确政府的责任,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等、靠、要”,必须以奉献的精神和创新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两者缺一不可。有作为、有效果,群众欢迎,政府满意,才能更好地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知识出处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文集》

出版者: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出版地:2006

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文博会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和“专家论坛”等一系列论坛。为了给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西部省区市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纷纷撰写论文,向文博会论坛提供理论研究成果。论坛收到论文近100篇,由于篇幅有限,选取了其中58篇编辑成文集。

阅读